我不光知道李广利远征军攻下了轮台城,我还知道另一支远征军的故事:中共军史上最惨重的失败就是西路军,这支由红军中最能打恶仗的红四方面军主力组成的西路军也是在全无后方的情况下西征的,五个月后,血战到底的两万主力红军在戈壁荒滩上全军覆没;其实在这次西征前,红四方面军还有过一次西征,那是一九三二年十月从鄂豫皖突围西征川陕,西征的红军不仅迅速在川中站稳了脚跟,还把一支打残了的部队扩充到了八万,由此可知戈壁荒滩的冷酷。由于李广利出人意料的攻下了轮台城、由于李广利血腥的屠杀了敢于抵抗的轮台军民,战局从此开始完全向着有利于汉军的方向发展:“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兵到者三万。”你不是说:能成大事的人什么都得忍住了吗?怎么李广利不忍?杀人也是一种忍。宋哲元主政陕西的时候,就曾顶住全军将领的反对,一举屠光了据城死守、战败被俘的五千俘虏,从而使屡降屡叛的陕西土豪们再也不敢动一动反叛的念头……。李广利审时度势,对敢于抵抗的轮台实施了屠城,把轮台城杀了个鸡犬不留;同时,提着血淋淋的屠刀的李广利善待不武力据守的其它城池,所以途经各城再也没有与汉军发生过争斗,从而避免了随后的所有战事,用最小的牺牲换取了最大的成果,李广利统帅着自然损耗了一半的大军,浩浩荡荡,直抵大宛城下。儒家的圣人有句名言叫:“仁者无敌”,意思是只要讲了仁义道德,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只有讲了仁义道德,才可以无敌于天下。如果情况真能如儒门圣贤所言,既仁义道德了,又无敌于天下,岂不是天大的美事,又何必要屠城?毛主席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邓小平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太上老君说:“道法自然”。“仁者无敌”到底是真理还是假理?流传千古的儒家圣经里装的都是些什么货色?
想分清楚它是真理还是假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自然界里用实践检验一番。其实不用您举着本《论语》,钻到狮子笼里看看能不能当了护身符,没人逼着您为了验证圣人的神圣而白送了自己的小命;您就多看几集《动物世界》,琢磨琢磨要真的仁义道德了,别说有敌、无敌,小动物们能不能在狮子、老虎身边顺顺当当的活够二十四小时?用小动物举例可能有点极端,那咱换个角色:要真的仁义道德了,狮子、老虎们还能挺着饿洼了的肚皮活几天?您如果也认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您如果也认同“道法自然”、您如果也认同造物主比孔圣人伟大了一丁点,在“仁者无敌”的脑门子上贴什么标签就不用再麻烦我了。如果儒学中最诱人的“仁者无敌”都是句骗人的鬼话,儒学的神圣……孔圣人嘴里仁者的代表是谁?是周文王、周武王。我先把李广利说完,等后边我们再顺着儒家圣贤的指点,看看周家的王爷们自己说不说自己“仁者无敌”?不说周家王爷不讲仁义了,咱说说被历史学家们指斥为无德无能、性格残暴的李广利是怎么逼大宛国订立了城下之盟:“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兵走入保其城。贰师欲攻郁成城,恐留行而令宛益生诈,乃先至宛,决其水原,移之,则宛固已忧困。围其城,攻之四十余日。其外城坏,虏宛贵人勇将煎靡。宛大恐,走入中城,相与谋曰:‘汉所为攻宛,以王毋寡。’宛贵人谋曰:‘王毋寡匿善马,杀汉使。今杀王而出善马,汉兵宜解;即不,乃力战而死,未晚也。’宛贵人皆以为然,共杀王。持其头,遣人使贰师,约曰:‘汉无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汉军食。即不听我,我尽杀善马,康居之救又且至。至,我居内,康居居外,与汉军战。孰计之,何从?’是时,康居候视汉兵尚盛,不敢进。贰师闻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计以为来诛首恶者毋寡,毋寡头已至,如此不许,则坚守,而康居候汉兵罢来救宛,破汉军必矣。军吏皆以为然,许宛之约。宛乃出其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终不得入中城,罢而引归。”六万大宛守城将士没太把三万汉军放在眼里,派军队出城决战,这样的事要是放在关张赵马黄一干英雄身上会是什么过程、什么结果我不知道,我知道李广利没有《三国演义》里那些万人敌的大将军们的本事,李广利不轮着个什么家什跟他们打,而是让手下的士兵们用最方便、最简单、最有效、最能解决问题的弓箭招待他们,一阵飞蝗般的箭雨之后,伤亡惨重的宛军逃回城里。李广利不光武功不高,不像个英雄,不敢真刀真枪的跟宛军单挑,他还一肚子小人心思,玩阴的,一上来就把大宛城的水源给断了……。你说什么?你说行军打仗就应该玩阴的,两军对垒就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扩大敌人的弱点……;你说的不对,你那是小人兵法,儒家的君子兵法叫“仁者无敌”,什么叫“仁者无敌”懂吗?知道你也不懂。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军队要是吃上不饭还怎么打仗?对比吃不上饭,喝不上水就更不行了。把一支没吃没喝的军队打败算什么本事?那叫胜之不武,那叫无耻卑鄙,那叫小人心思,那叫不按套路出拳,打赢了也没什么可骄傲的。中国头号贤臣诸葛丞相手下“才器过人”的马谡是怎么被张郃干爬下的?不是凭武功,不是凭仁义,而是玩阴的,断人家水源,所以他打赢了也算不上英雄,三国时代头一号英雄人物还是没打过什么胜仗的诸葛孔明。大狗熊李广利一出手就跟宛军玩阴的,把大宛城的水源给断了,又在外边布置攻城,一连攻了四十多天……。在这之前,他还把本想找郁成城报仇的念头压下,急行军突袭大宛都城……;有仇不报非君子……,由此可见:李广利不光是只大狗熊,他还是个不当君子的纯小人。您问我为什么不按顺序说?我也不知道,虽然我可以把任何一件事都顺顺当当的组织明白、交代清楚,但为了尊重几位令人千秋敬仰的大史家们的文笔与习惯,还是学着他们的文法把这段倒着说吧……;要是我把被他们倒着说才能说明白的事,轻轻松松的就正着说明白了,他们十岁读古文、九岁做诗赋的那张大脸往哪儿搁?把他们的文笔、才学吹上了天的大学问的那些个大脸往哪儿搁?
人要是倒霉了,喝冷水都塞牙。
李广利就赶上了倒霉,对于远征万里,胜利凯旋的李广利,大学问不提他的能力与功劳,反倒是说:李广利四十多天连一座城都攻不下来,还……。
史书中对这一段的评价是:“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终不得入中城,罢而引归”。
意思是李广利最终也没能彻底征服大宛。
汉代学术大师刘向刘更生更是笑话李广利说:“贰师将军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之劳,而仅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毋鼓之首,犹不足以复费。”意思是:李广利伤了五万人马,花了数不清的钱,前后打了四年,才抢回来三十匹……;虽然他捎带手的拧下来了宛王的脑袋,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