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昂二世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杀亲戚,而且亲自动手……
某一次,由于未来的曼努埃尔一世的兄长维塞乌公爵可能参与了反对若昂二世的阴谋,若昂二世大发雷霆,把他叫进宫廷里,亲自动手用剑戳死了他,然后廷臣们担心维塞乌公爵没有死透,同时也为了向国王陛下表达忠心,便纷纷拔刀相助。
“有时候,我总是忍不住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如果若昂二世在葡萄牙议会上和议员们争吵起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斐迪南敲着桌子,不怀好意地猜测道。
“葡都十日还是议会三屠?我是不会这么野蛮的,组织几个请愿团就可以了。”
“野蛮”成为了若昂二世的标签。对于若昂二世亲自动手“宰杀”亲戚的行为,各国国王和廷臣都成了“震惊党”,一时间,“震惊,若昂二世亲手杀死堂弟……”等等格式的聊天开头风靡于各国宫廷。
其实若昂二世之所以如此“冷酷”、“野蛮”、“残暴”,是由若昂二世面临的国家处境和他的执政理念决定的。
若昂二世的父亲阿方索五世将大量土地、产业和教职封赏给了地位高贵的贵族们,在这个过程中,王权自身却遭到了削弱。
可以列出这样一组数据来对比——
若昂二世的祖父在位时,整个葡萄牙只分封了两位公爵和六位伯爵。没有侯爵、子爵和男爵。
而到了若昂二世的父亲阿方索五世执政末期,葡萄牙一共分封了四位公爵、三位侯爵、二十五位伯爵、一位子爵和一位男爵……
所以当若昂二世终于戴上葡萄牙王冠时,他愤恨地说,他父亲只给他剩下了道路的土地。
所以若昂二世的执政理念,完全围绕着四个字——中央集权。
若昂二世从登基直到咽气,都在努力地与大贵族势力作斗争。
“说到加强中央集权,伊莎贝拉和若昂二世倒是同病相怜呢,你看,她连阿拉贡的贵族都不放过。”斐迪南敲完桌子,签署了最后一份废除一位子爵的封地的命令,也是第十二份这样的命令,实际上这些命令已经在两个月前就执行了。
“伊莎贝拉,我不在的时候你对阿拉贡做了什么……”
伊莎贝拉和若昂二世是亲戚,两个人的父亲都是败家子,大片的土地和大笔财富、大量的产业和教职,都被封赏给了大贵族。
伊莎贝拉的中央集权工作进行得比若昂二世顺利,这主要是因为战争的胜利扫清了改革的障碍,也强化了君主的权力与威望。
在卡斯蒂利亚内战中,反对派贵族被打垮,封地被没收,加强了君主的力量,伊莎贝拉得以借军事胜利之机收回封地。
而格拉纳达战争过后,更是再无人能撼动天主教双王的统治了。
而若昂二世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不可能自己制造一场内战来扫清障碍。
也不是不可能,而是没想过。
此时欧洲人还保留着那么一点骑士精神,还没有自己制造内战这样阴险的算计,而且葡萄牙的外部环境也不允许若昂二世这么做。
所以若昂二世直到去世都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目标。
但是若昂二世仍然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若昂二世开始打压无法无天的贵族,但同时他与亲戚伊莎贝拉女王也产生了冲突。
因为伊莎贝拉母亲的家族包括布拉干萨公爵(原本历史上,这个爵位的公爵在葡萄牙恢复独立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维塞乌公爵,嗯,后者就是被国王亲自动手杀死的那一位。
而前者被若昂二世怀疑与伊莎贝拉勾结,也被若昂二世处决了。
若昂二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伊莎贝拉女王的母亲还活着呢。伊莎贝拉的母亲死得比若昂二世还晚。
自然伊莎贝拉是很生气的。
斐迪南对此也“义愤填膺”,不过私下里他给若昂二世点了个赞,因为在斐迪南的计划里,无论葡萄牙国王如何试图反抗,葡萄牙都逃不过被并入西班牙的命运,那么扫除这些大贵族的分裂势力的工作,由葡萄牙国王替他代劳,实在是再美妙不过了。
当然,这些话不难讲出来,不然伊莎贝拉非气死不可。
所以伊莎贝拉女王就和若昂二世杠上了,在卡斯蒂利亚收留逃亡的贵族,这些贵族在葡萄牙原本都要不小的势力,伊莎贝拉又给这些人提供土地和产业,让这些人天天说若昂二世的坏话,给他找麻烦。
若昂二世对此也是气得牙痒痒,两个人的私交就算是彻底闹掰了。
所以伊莎贝拉一直不说若昂二世的名字,只称呼他为“那个人”。
“唉,西斯内罗斯,上次给他写那五封信没过多久,这让怎么就去了呢?”
这种话相当无耻,历史上若昂二世逝于1495年10月25日。显然斐迪南的神助攻加快了若昂二世的死亡。
1491年、1492年和1493年,由于斐迪南的捣乱,若昂二世整个人都不好了,一直处于气炸肺的临界点。
我们说过若昂二世是个好战的人,他充分利用葡萄牙的海上优势,一言不合就打海战,对敌国进行海上封锁。
1491年,法兰西劫掠了葡萄牙的船只。若昂二世气得七窍生烟。于是他派遣贵族军官瓦斯科·达·伽马前往塞图巴尔和阿尔维加去袭击并截获法兰西王国船只,以报复法兰西王国劫掠葡萄牙船舶。达·伽马胜利完成了任务。这次战役也使达·伽马崭露头角,并赢得了国王的信任。为日后让他开辟印度航线做了铺垫。
法兰西自然很生气,如果法兰西和葡萄牙接壤,法国陆军绝对会踏平葡萄牙。
然而事实是中间隔着卡斯蒂利亚,所以查理八世只能在宫廷里咒骂。
所以若昂二世后来会用战争来威胁卡斯蒂利亚,因为前面已经尝到了甜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1492年,哥伦布出海,又恶心了若昂二世一下。
当时若昂二世只是不高兴,却也没什么表示。
然而1493年初哥伦布返航发现陆地,气煞了若昂二世。
然后教皇颁布谕令,二次打脸。
然后斐迪南又亲自出海,三次打脸。
若昂二世忍无可忍,刚刚发出战争威胁,结果被斐迪南的五封信把牙都给打掉了。
于是若昂二世瞬间成了欧洲各国的笑柄。
查理八世哈哈大笑,“那个野蛮人终于自己也尝到了野蛮的滋味。”
亨利七世沉吟良久之后简单地发表了意见,“Interesting.”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倒是站在若昂二世一边为他出谋划策。
“或许葡萄牙国王可以考虑给战舰装上轮子,或者修一条木板路。”
……
若昂二世气得暴跳如雷,然而陆军将领始终摆出一副死人脸的表情,千篇一律地回答道。
“陛下,陆军不能保证防守住国境线。”
于是若昂二世屈辱地签署了斐迪南版本的《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
大贵族们不对葡萄牙的让步感到羞辱。他们中不少人和伊莎贝拉女王关系很好,一些逃亡亲戚多受伊莎贝拉女王的庇护而且贵族们极其怨恨若昂二世剥夺贵族土地和教职的行为。
贵族们对国王冷嘲热讽,为国王的碰壁弹冠相庆。
自此之后,若昂二世的身体每况愈下,最后卧病在床。
若昂二世自知命不久矣,他关心着继承人的问题。
若昂二世没有活下来的合法子女,但是有一个私生子。
哎呀,你这个冰块,也有私生子啊?
于是他派人到罗马请求教皇的特许,希望让他的私生子继位。而不是堂弟曼努埃尔,因为这个时候继承了维塞乌公爵爵位的曼努埃尔和大贵族们结成了伙伴关系,成为他们的代言人。
如果曼努埃尔继位,若昂二世先前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可能前功尽弃。
但是贵族们在罗马教廷也有关系,最终若昂二世没能如愿。
若昂二世生命最后两个月里,一直在祈祷,希望斐迪南这个家伙遭遇海难,被淹死在大西洋里。
当斐迪南的“第二分队”平安归来的消息传到里斯本宫廷……
“如果他死后下地狱……我宁愿在地狱里等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若昂二世微弱地说出了这样的话语。
这一天是1494年12月16日。
而斐迪南是在12月21日上午得知消息的,葡萄牙官方的使节尚未向他通报,他已经通过情报组织得到了消息。
所以斐迪南整个上午都在科尔冬之家里敲桌子,和西斯内罗斯畅谈老对手的一生。
“他真的说过这句话吗?”斐迪南一脸震惊。
“我们的关系没那么好吧,他既然在地狱里等我,那我还是上天堂吧。”
说完了酸话,明天还是要认真对待葡萄牙大使的。
“在圣诞节早上听到这么悲伤的消息,我实在是感到……抱歉,你看,我悲伤得手都在颤抖……”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戏子、近代第一位影帝声泪俱下、倾情演出,似乎两国早已摒弃前嫌,和好如初——尽管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开始就没和好过。连葡萄牙的使节都被感染,报送消息之后也掉了几滴眼泪。
西斯内罗斯站在国王陛下身旁,嘴角不住抽搐,斐迪南貌似杂乱无章的敲击声中传递着这样一些信息。
“Love-to-see-and-hear,this-cheers-the-people-greatly,the-whole-world-joins-in-the-jubilation,and-rush-about-telling-the-news-around-spreading.(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