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中。。
这是一个不大的小院,窄小的房屋,破旧的砖瓦,中堂上一幅水墨松石图乃是前朝名家陈寒晴的大作,两旁对联题写着“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堂上的匾额上题着“载德堂”三个大字,只要看过笔触就知道题这牌匾的人必然历尽风霜,笔意里面透着一股经历风雨之后特殊的从容,虽然字不是名家之作,却颇有意趣,只是这做牌匾的匠人手艺不怎么样,匾额上的漆料都有些褪色了。
很是奇怪,这中堂之上明明有着陈寒晴这等大家的书画,却只配着贫民用的便宜的榆木桌案,两旁两把修过不知多少次的椅子,椅腿缺了一条,只能用颜色不同的木料补上,显得很不协调。桌案上没有通常摆设用的的瓷瓶和帽筒等等,就连桌案上的青花茶杯都少了一个盖子,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寒酸之意。
堂上只坐着两个人,一位老者,一个青年,偏偏两人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眼神暗淡,嘴角也都扯着一丝酸涩的苦笑。
半晌,那老者终于开口说道:“孩子,这么好的机会,难道真的放着不去?要知道那位太子殿下的心腹之人便是这位兵部左侍郎江源江清远,你若是能与他相识,受他的赏识,便能直通殿下那里,得了殿下的信任,比之你做了多少大事都要管用。唉,又有几人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惊动得了太子殿下呢?这京中大大小小的人物还不都得去求见这位江大人,让他代为引见?”
青年低着头狠狠皱了皱眉,嘴唇抿了抿,这才说道:“爹,可是咱们一家的出处……唉!”青年长长叹了口气,用手狠狠锤了一下椅子,差点没将那多苦多难的椅子把手又弄坏掉。
老者也皱起了眉头,想了半晌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他们的来历也就算了,那个姓氏也不是什么大事,怪只怪有那么一门糟心的亲戚,直把他们父子二人给拖累了。当时江源年少落魄的时候被自己的亲戚差点断了登天之梯,几年都翻不了身,现如今人家真的一步登天,青云直上了,自己难道还有脸皮腆着脸上去求人吗?这件事虽然和他们家一点关系都没有,可这血缘亲戚之间哪是说一句没有关系就能推脱得了的,但若是推脱不过去,就凭那亲戚惹出来的那么大的仇怨,他们要怎么才能搭上江源这根线呢?就算想大义灭亲都无亲可灭啊……
老者想了想,又叹了口气,“孩子,不管怎么样,该去还是要去的,有个机会不容易,若是运气到了能和江大人说上几句话,就试着把话说清楚,那家人和咱们家没关系……我看这位江清远大人乃是世上少有的奇才,是位难得的明白人,说不定他不会怪罪我们家呢……”
可说不定他就要怪罪我们家呢……且看看这些年得罪过他的人吧。
薛家,和那件事都没沾边,就是担着贾家老亲的名义,已经被户部不知道刮过多少轮了,至今怕是已损失了数十万家财,也不知还能不能支撑得下去。
林海除了那一百万两户部欠银,又被陆陆续续敲出了不知道多少银子,户部官员三不五时去他家中晃一圈,找找茬,害得他每日里担惊受怕,名义上还是巡盐御史,封疆大吏,实际上不过就是他老人家手掌心的蚂蚱,蹦都蹦不出去。
保龄侯史家,自从史老侯爷没了就越来越不成器。三儿子史鼎被兵部调去了广西啃芋头去了,这辈子还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不知道。二儿子史鼐虽然顶着个侯爷的爵位,可整天都缩在保龄侯府里面连大门都不敢出,就怕江源哪一日找他算账。
王家的王子腾被明升暗降送去边关了,听着倒还是个一品大员,可谁见过掌权的一品大员没事去巡视北方的边关不留在朝中主管朝政啊?本来王子腾掌管着整个京城大营的大军,应该是能够翻覆天下的重臣,可现如今他手底下一个兵都不剩了,京城也脱离了他的掌控落进了江源的怀里。这位王大人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实际上不过是明日黄花,比之扬州的林海还不如,已经翻不出江源的手掌心了。
贾家……这个更是连面子上的光辉都不剩什么了,荣国府的贾政直接被推到了朝堂战争的风口浪尖之上,勋贵和世家的战争就围绕着他和楚琛层层展开,最后世家这一方若是惨胜,那么贾政这个惹事之人必然下场很惨,丢官罢职算是轻的,丢了性命都有可能。而勋贵这一方若是惨胜,贾政也休想好过,老皇帝又岂能轻饶了他?若是这双方闹了个鹬蚌相争两败俱伤,那么江源就是渔翁得利的那一个,这贾家也别想有好果子吃,最终还是逃不了衰落的名运。
表面上看着好像是江清远因为今上的话放过了勋贵,没有深入追究,实际上他是亲手将勋贵推进了更深的深渊,让他们欲/仙/欲/死。当初宫变之后勋贵若是能弃车保帅,虽然也会损失惨重,但还能凑合着继续存活下去,结果现在江源打算借着世家的手把勋贵们一网打尽一个不留,又如之奈何?最可怕的是无论哪一件事都不是江源直接动的手,看起来轻描淡写地挥了挥手,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这些人家统统遭殃,这等本事岂能不让旁观之人心惊胆寒?
这位江大人既有活万民之能,也有绝千家之路,能看得出,他是个有仇必报有恩必还的性子。对他好的,他还上十倍百倍也不在话下,对他狠的,他报上千倍万倍也不嫌多!可为什么自己一家偏偏赶上了不好的那边呢……
青年忍不住又叹了口气,他爹说得对,机会难得,该去还是得去的。自己心怀抱负,打算一展才能,有了机会不去就落了下乘了。他只希望江大人真如爹爹所说是个明白之人,不至于把他和那糟心的亲戚混为一谈。唉……
二月二,龙抬头。
对于二月初二的说法可谓千奇百怪,有说是土地爷的生日,有说是黄帝公孙轩辕的诞辰,甚至有人说是济公的寿诞,靖朝这里没有济公这个降龙罗汉转世,不过这一天还是被唤作“青龙节”的。
月华曾经笑道二月初三是个好日子,传说中是文昌君的寿辰,若是能在那天出生,那么儿子绝对会学问好。江源可不信这个,若是生日好就一生就顺遂那全民剖腹产不就完了吗,干什么还需要努力奋斗呢?
人要什么时候出生需顺应自然之理,若是真到了出生的时候就是七月十五这种鬼节也得生了,难道还要憋着不成?至于将来是不是有出息,一看遗传,二看培养,他的儿子总归不会太差。
虽然宴请的是午宴,可除了那些真正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们之外很少有人中午才来冠英侯府。受到邀请的官员亲朋也好,没收到请柬不请自来的也罢,都早早来到了江源的府上,只盼着能和他见缝插针的多说上两句,能受他赏识推荐给太子殿下,也好受到司徒晟的提拔。司徒晟阵营的官员到得只有更早,他们不但向江源贺喜,还帮他招待起来访的宾朋,可谓忙得不亦乐乎。
江源是出了名的不收重礼,自然也没有人敢触他的霉头,大家送的都是最普通的贺礼,光看这比起地方乡绅都略显寒酸的礼物,若是不提这是冠英侯的府上,都没能猜得到这是哪里。江源不反对富贵之时过富贵的日子,冬天用炭,夏日用冰,顿顿有鱼有肉,有仆人伺候差遣,这都没有什么,可是索取贿赂他却不屑为之。人活一辈子总有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候,可若是连最基本的底线都守不住,也就活不下去了,早晚会死在那上面。亲戚交往也就算了,陌生人为了求他办事而奉上重礼却大可不必。
青年将贺礼交给下人的时候还心生感慨,江清远能在数年间坐到这样的位子上果然不是因为什么一时侥幸,这位江大人确实是个厉害之人。
入得门来,仆人引领着青年来到一处人群之中,这群人都是些低品级的文官,出身上也都是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年龄也相仿,有些人更是同窗同年,互相倒是很有共同语言,一时间聊得火热。
青年看了看四周,果然还有不同的几个人群。有官职高的,有袭了爵的,有年高德劭的,有年富力强的,有举荐出身,也有从小吏小兵一刀一剑升上来的,每个人群都有共同点,里面还有一两个出身与周围人相仿的人物帮着主人家招待宾朋。如此处置细致周到,无论客人身份高低都不会受到冷落,反而因为身份相近而相谈甚欢,想来后宅的那些诰命夫人们也被如此招待了吧,这事情果然做的滴水不漏。
观察一个人做出来的事情就能大概猜测出他的能力和性格,青年越看越觉得这位江源大人不简单,再想想那位太子殿下落魄之时就能引来这样一位有才之士前来投奔,可见将来必然是位了不起的明君啊。可惜当初太子殿下崛起之前,他尚在家中读书习文,待到他考中了科举,坐上了官位,这位殿下已经不是他轻易就能够接触得到的了。发迹的晚就是容易吃亏,哪怕科举时间只差了三年也是天壤之别,若再不举荐自己而是一步步地苦熬的话,也不知还要再等待多少年才能完成自己心中的壮志,所以明知道自己的身世会惹江源厌烦,青年还是自动送上门来,只求能受江源的引荐,能够得见太子殿下。
青年心不在焉地和周围的人闲聊着,眼睛却向着正堂的方向瞄着,只盼能看到江源江侯爷,好在他这群人之中大部分都和他一样偷瞄着正堂,否则他们这般前言不搭后语的闲聊恐怕都未必能进行得下去。
又过得许久,正堂之中走出一位青年,身着青袍,腰扎玉带,头上戴着进贤冠,虽然看起来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却气度优雅从容,眉宇自含威严,傲寒如梅,浓烈胜火,远胜群伦。他身后明明站着不少厚禄高官,可竟然没有一人能够盖得住他的锋芒,等到再细细看时,那迫人心神的光彩又消失不见了,青年身上反而流露出一股看透世情的温润来,好似刚才的咄咄逼人只是旁观之人的幻觉一般。
虽然此时无人介绍,但是人群之中的青年心神一凛,此人必是江源江清远!这位冠英侯爷竟然有如此风采,果然见面更胜闻名啊。
江源站在正堂门口没有向他这边走来,而是与其他重臣轻声交谈,这难免让青年有些丧气,不过他还是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很快就平复了下来。江源乃是朝中重臣,当朝驸马,招呼同样是重臣的宾客以及亲近的亲朋才合常理,以他现在这么低的职位,在这里还有人招待就不错了,若是换了一户高官怕是连门都不让他进。
按照京城里的规矩,抓周之礼要在午宴之前完成,见时辰差不多了,江源引领着宾客们走入中堂大厅。厅堂虽然不小可也不够放下这里所有的客人,所以此处厅堂门窗都已经打开,方便身份不够亲近高贵的客人能够从屋外看到里面的情景。
外面的宾客也不计较,难道要让他们去和屋中的那些高官贵胄争辩或者拥挤吗?反正廊上放有许多炭盆,站在那里一点也不冷,在外面看还是在里面看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青年站着的位置比较好,占据了一处窗户,很容易就能看到厅堂里的情况。堂上的桌椅早已经移开,在正中的位置放置着一张很大的桌案,上面摆放着形形/色/色的小物件,有印章、儒释道墨法兵纵横等等的百家经书、笔、墨、纸、砚、刀、剑、弓、矢、算盘、钱币、账册、玩具、吃食之类常见的事物,最后还要放上一盒胭脂。这胭脂却是靖朝京城里抓周特有的规矩,拈周试晬,测试的就是品行,再有就是各家对幼儿的启蒙教育,这盒胭脂就是最好的测试了,若是女孩抓了还能说是爱美,若是男孩抓了可就成了贪花好色,品行不端了。
靖朝的男女大防没有明清之时那么严重,就是有也只是民间腐儒们的讲究,一般人家只是稍稍避讳,皇家在这方面更是百无禁忌,所以当常宁公主亲自抱着儿子走进大堂的时候一点也没有出人意料。众人向她身旁看去,站在她旁边的女子光从衣着上就能看得出是太子司徒晟的正妃柳氏,而跟在公主身后的一位年轻妇人身着艳丽的亲王王妃服侍,年岁不过二十余,就算没见过的众人也能猜出那是谁了,必然是顺王司徒晖的皇妃杨氏。
太子妃和常宁公主一向亲厚,算得上是长嫂如母了,她来到这里一点都不奇怪,可为何顺王妃也会来冠英侯府参加宴会呢,顺王不是一向和太子殿下不和的吗?青年想了想,虽然顺王一向与太子殿下不和,可是江源毕竟是朝中数的过来的重臣,手中权柄比起其他五部的尚书还要大,更是攥着京畿大营十数万的大军,可谓位高权重了,这等人物就算不交好也不能得罪,顺王这段时间可谓处处遭殃,哪里会在这时候给自己找麻烦呢。就算里子过不去,面子情还是要讲的,总不能让人当面挑出错来,所以即使顺王再怎么不愿意,还是让顺王妃来参加宴会了。
这位杨姓王妃就是出自当初拒绝高祖赐婚的那个杨家,几十年风水轮流转,杨家也不像当年那么风光无限了。当初还能拒绝皇家,嫌弃皇家泥腿子的出身,现如今却要上杆子攀附起皇家来了。杨氏乃是杨家嫡支所出的嫡长女,从一出生就是按着皇妃王妃的路数培养起来的,可谓温和大气,品行端庄,自幼读书不少,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有涉猎,尤其擅画,据说所作的书画比起当朝的书画家都不差多少了,当算作是才女了。可是这位才女的长相就没那么好了,虽然也不能说是普通,也能算得上清秀可人,可是若说是明艳动人就有些夸张了,只能说是中上而已。
闻听顺王司徒晖对于杨王妃的相貌不是很满意,因此纳了很多侍妾,还养了不少戏子……咳咳,也难怪这位顺王妃的脸色不怎么好看,总有一丝愁容,可见日子过得不怎么顺心。
青年正在那里盘点着听闻到的八卦,却听大门处的下人高声禀报:“太子殿下,顺王殿下驾到!”
只这一句就让在座的所有宾客精神一振,太子殿下竟然亲自到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