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国的稻米?”旁边几人闻言都是面露好奇。
“对啊,我记得,就是在唐人街买的,听说是王城主从安南国采购的新粮,我家大郎看着新鲜,便买了一石回家。”村妇回忆道。
张婶见竟然是在唐人街买的粮食,那就肯定是大唐商会的粮行了,如今那里只有商会才有资格开粮行,急忙笑着招呼道:“若是商会粮行买的稻米,你便拿来,这里都会免费帮你去壳磨面的。”
“还有这个说法?”众人听到还有这个好处,都是围上来问,毕竟舂米和磨面是个体力活,如今许多人家里都没有牛马驴骡,全靠一把子力气推磨,累死累活也不见得能够磨出多少面来,哪里有这里快捷。
张婶面带微笑的点了点头,朝磨坊指去:“里面那些去壳的稻米都是商会粮行送来的,等明日你们去买米的时候,卖的便是去壳的白米了。”
“去壳的白米,那不是更贵了嘛。”小媳妇们议论纷纷。
如今才是五月中旬,地里的收成还不到时候,大家如今都没了存粮,基本都是去粮行买米度日。
一听说商会粮行卖的米要去壳,她们都生怕米价上涨,舂米虽然辛苦,但为了钱,大家伙宁愿自己舂。
要知道,王也这五十万石稻米还没到泾阳的时候,许多黑心粮商就已经开始涨价了。
要不是王也这批稻米及时入市,控制了粮价,大家伙都得跟着挨宰。
虽然不至于饿死,但是以平时市价三四倍,甚至十来倍的价格去买米,总觉得冤得很。
张婶以前也是庄户,如今两个儿子都出息了,她也跟着不种地,反而在王也这里讨了一份磨坊管事的伙计干。
不过毕竟是穷过的可怜人,见大家面带忧色,急忙解释道:“姐妹们放心便是了,王城主说了,去壳的稻米价格不变,大家可以选择买带壳的稻米,也可以选择买去壳的稻米。”
几个小媳妇闻言一愣:“那王城主这不是做亏本生意嘛,况且有了去壳的白米,谁还买带壳的稻米啊。”
张婶摇了摇头,道:“不亏,你们看,这些米壳子都会被磨坊回收,便当是手工费了。”
众人见张婶从磨盘上抓起一把被磨下来的稻米壳,面露不解之色,毕竟在她们眼里,这稻米壳吃又吃不得,只能拿来做枕心,这磨坊要着无用之物干啥。
······
唐人街。
熙熙囔囔的街道上,如今又开了许多新奇的店铺。
王也的想法很简单,如今还没有建造高层建筑物的实力,那就建设一条风俗文化长街吧。
在他的预想中,这里是一个多元的,多国度的文化聚合地。
聚集到这里的人,不能只有唐人,还要有其他外邦的行商和旅者。
就好像大唐的西市,其他国家的人也能够租赁店铺做买卖,王也这里没有西市大,但如今的热闹程度却不亚于西市。
自从大家知道这里没有宵禁之后,泾阳的房价涨了几番,大家都在等,等王也的酒店开业。
据说王也推出的酒店式公寓,一个屋子里,不仅有厨房、茅厕,还有电灯这样的神物。
年后的几个月,随着唐人街渐渐成型,一条贯通竞技场和泾阳码头的长街终于名扬四野。
如今吐蕃的第一家皮货铺子已经开了起来。
还有高昌国的和田玉玉器店。
新罗的草药铺子。
以及王也以安南国名义开设的安南国进口稻米粮行。
此时,粮行内。
“张九娃子,老子可是看着你长大的,赶紧给我先称二石白米,外加一石白面。”一个长相粗狂的庄稼汉子正朝粮行掌柜喊道。
那掌柜闻言一愣,抬头去看才发现是老熟人。
如今王也正值用人之际,张家沟读过书的人不多,最出名的就数张里正一家子。
张里正毕竟有点年纪,而且如今又多了一个说书的伙计,王也便不去叨扰他。
至于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张言,如今在本村的生态农场负责场长一职,主要负责统计农场的日常数据和分发工钱。
而这个二儿子起名字虽然随意,但是为人却更圆滑,是以王也便把他从巡逻队里挑了出来,单独让他负责这间粮行。
干了三四天,张九在马周的指导下也是干得有声有色,毕竟读过几年书,在这个年代也算是文化人,当个掌柜还是绰绰有余的。
“哎呦,刘能,你个老小子,二石白米外加一石白面是吧?给,拿着这个去后院取。”张九笑着从怀中掏出三块牌子。
其中两块写道‘白米一石’,另外一块则是‘白面一石’。
那个叫刘能的汉子就是张家沟隔壁村的庄户,如今农闲,也在王也的码头当搬运工讨生活。
这种工种比较自由,一般工钱都是现结,而且因为是体力活,所以工钱也高。
像刘能这样的壮汉,一天辛苦下来,最少也是二三百文钱的收入。
而王也这里,一石去壳的白米才三百文,便宜得很。
刘能接过张九递过来的三块牌子,笑眯眯的给了他一个算你识相的眼神,便在一众村民羡慕的目光中,从怀里掏出一粒银锭,作价一两,刚好就值一贯铜钱。
张九朝他无奈的笑了笑,接过银子,道:“白米三百文,白面五百文,你这不够啊。”
刘能闻言一愣,第一次用银子付钱,倒是没计较足不足数,还以为一粒银子还得找钱呢。
张九道:“二石白米六百文,白面一石五百,合一千一百文,你还差一百文。”
“哦哦哦。”刘能尴尬一笑,急忙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布袋子,鼓鼓的都是铜钱。
数出一百文之后,总算是把账结了,急忙拿着三块牌子往粮行后院跑去。
张九见状无语,摇了摇头道:“这老小子,还是这么毛毛躁躁的。”
······
粮行后院。
刘能是红着脸跑过来的,这装蒜不成反成象,丢人丢到家了。
“额,怎么这么多米缸?”刘能一到后院就呆了,一堆堆的白米和白面被装在米缸里。
这里一缸米就是半石,初唐的麻袋也很值钱,更不要说布袋了。
王也这里统一用米缸装米和面,白米刚好一缸半石,而白面因为去壳又磨成粉,倒是可以一个米缸装一石。
这时,一个小伙子见刘能过来,小跑几步,殷勤道:“老叔,米缸一个五文,麻烦牌子给我看下,我好帮你安排调货。”
刘能哪里见过什么世面,本能的把手里的三块牌子递给那小伙子。
“额,老叔买的挺多,二石白米,一石白面,要五个米缸。”小伙子一脸笑容的朝刘能说道。
刘能这才醒了过来,急忙道:“那米缸一个五文钱?恁贵!”
小伙子也不急,耐着性子解释道:“这米缸可以退钱的,而且这米,我们可是送货到家。”
“可以退钱的啊,那感情好。”刘能眉眼一松,接着问道:“你们真的送货到我家里?老子可是刘家村的,路途不近。”
小伙子闻言笑道:“刘家村啊,那刚好,正好这里有一趟车就是去刘家村的,老叔就赶紧回家等着吧,到时候拿着牌子和二十五文米缸钱来换白米和白面。”
“恁好?好好,我这就回去。”刘能一脸讶异。
眼看着刘能就要往唐人街的停车场跑去,小伙子急忙拦住他,好笑道:“老叔,你留着住址再走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ooktxt.net。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booktx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