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0年,9月9日,涟水南城。
不久后,尘土略散去了一点,东墙的形势也显露出来,令敌我双方所有人惊叹——一大片城墙垮塌,新土在城下形成了一大片土坡,将新掘不久的护城河填住,东墙露出了一大个缺口,坚固的城池洞开了!
不过边居谊观察了一会儿,发现缺口两侧的城墙上仍有不少守军在,直接冲进城中去无疑会遭遇夹击,后路说不定也会被堵死。如此一来就只能往城墙上冲,去夺取城门了,而东北方向的城墙与土坡间有较大的落差不易攀登,他便拔剑一挥,带兵沿着土坡攀爬而上,向西南城墙的方向冲过去。
“儿郎们,杀敌报国,就在今日!”
“杀!!”
宋军锐士士气正盛,而墙头的益都军则被这个异变吓得肝胆俱裂,虽然宋军是以下攻上处于劣势,但仍然轻易就攻上了西南城墙。
田都帅此时正在防守这一段城墙,刚刚东墙垮塌之时他便让周围的守军严阵以待,现在靴子落地,立刻调兵前去阻截。这批援军也是益都军中精锐,刀盾手在前,长矛手在后,一时竟也在狭窄的城墙上排出了一个严密的阵式。
“哼,若是以往,这鱼鳞阵说不定也有些作用。”边居谊见状冷笑,将后面的两门小炮调了上来。
这两门小炮都只有二尺多长,装在木架上,由两根长杆串着一路抬过来,没什么反后座装置,边居谊命附近的十多个军士将它按住。军士们热血上头倒也不惧危险,争先上前死死将它按住,甚至还有人直接卧了上去。光是这不要命的架势,就让对面益都兵有所胆颤。
不久后火炮点燃,随着两声巨震,两枚小弹击入对面的盾阵中。薄薄的木盾自然挡不住这样的威力,炮弹穿透盾牌、甲具,撕裂血肉,搅出了一片惨烈局面,守军的阵型立刻混乱起来。
护炮的那些个宋军自然也不好受,不过现在他们正神情亢奋,爬起来抖抖身子并不以为意,见到对面骚动更是得意。在边居谊号令下,他们先是射了一轮弩箭,然后抄起长矛一拥而上,很快将守军击溃。
“冲啊!!”
宋军此役神勇非常,一鼓作气,冲到了城门附近,与守军厮杀起来。
此时,田都帅见事不可为,正犹豫着该朝那边转进,这时城中突然响起了鸣金之声。他松了一口气,对着附近的亲兵大喊一声:“随我去保卫李相公!”然后便带人下了城墙。
这锣声加剧了城头的混乱,未接战的守军纷纷下城撤退,接战的守军也无心再战。
兵败如山倒之下,墙上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抵抗。
边居谊趁机夺下了城门,将门外的友军放入城内。
今天的战斗,是宋军的胜利!
嗯,不过,涟水南城是军城不是民城,城中没什么财富,所以涌进城内的宋军也没急着冲进城区,而是沿着城墙边的空地向城墙各处要点占领过去。里面既然没什么油水,还容易撞上穷途末路的益都军,都打赢了,何必非要冒着送命的危险前进呢?
这么一来,大量益都军得以从城北的方向撤出去,通过浮桥回到了北城。宋军虽胜,却没能进一步杀伤敌军的有生力量。
当城门附近都清剿完毕,李庭芝亲自入城的时候,边居谊气得上前参了友军一本。
李庭芝却笑着摆手道:“无妨,无妨。穷寇莫追,若是逼急了他们反咬一口,折损了自家兄弟,反而不美了。再说,将益都军逼迫太过,也未必是好事啊……”
今天这场大胜,让李庭芝心情非常舒畅。
这几年来,朝廷官兵何曾有这么甘畅淋漓的大胜?立功的要么是被动挨打、守御有功,要么是追击撤退的敌军,就连贾相,不也……呃,这个不能说。总之,立下这样的功劳,制置副使甚至正使的位置,不是唾手可得了?
既然已经大胜,那么李璮的属下跑回去了些,跑就跑吧,真把他从涟水打跑了,接下来的事情反而不好办了呢……
……
淮河北岸。
浮桥旁边,刚刚踏上陆地的李璮回头南望,看着南岸仍未完全散去的尘土和浮桥上一连串的士兵,仍然心有余悸。
浮桥两头本来就建有桥头堡,田都帅自告奋勇留在南岸垫后,宋军也没有太多追击的意思,还是能安然撤回来不少兵力,也算是现在唯一的安慰了。
经此一役,刚建成没多久的涟水南城被宋军攻破,至少两三千人要折损在守城战里,可谓损失惨重了。
李璮强行做出平静的神情,看着南岸,但实际上目光失焦,心中有如惊涛骇浪一般翻滚:
“这火炮的威力,竟恐怖如斯!”
“远夫他们,原来是败在了这样的利器之下吗?这倒也不冤了。”
“那东海人说是有上百门这样的火炮,难怪姜家败得如此彻底……”
“既然如此,他们为何一直龟缩在胶东?若是百炮齐出,益都、济南不是旦夕可得?等等……我竟一直在与这样的势力为敌?”
“宋军为何突然有了火炮?难道是东海人给的?”
“为什么要给?难道我在哪里又得罪他们了?唔,好像还真不少……”
李璮惊疑不定,思索现在面临的局势和破局之法。最初他因宋军掌握了火炮而对东海人感到愤怒,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了东海人的实力并不像之前他认为的那么简单,很可能并不好对付。又深感王文统不在身边实在是不便,连个能参谋的人都没有。
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要加强自己的实力才行。这场失利也未必是坏事,正好可以上奏给忽必烈诉苦,借机增强益都的防御,招兵买马。但却不能再跟蒙古人纠葛过深,现在看来,宋祚未衰啊!
同时,也必须从东海商社那边入手,先答应他们之前的一些条件,甚至可以让渡一些利益,以免他们继续向南宋提供火炮,甚至亲自下场进攻益都。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还能从他们那里买到火炮。
这可真是冤枉东海人了,宋军的火炮真不是他们给的,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也不想技术扩散啊!
……
9月9日,中央市。
就在李璮胡思乱想,随便给东海人加戏的时候,真正的东海人正在为一件大事头疼着。
中央市的基建初具规模,中央广场周边大致被占满,北边的工业区正忙碌着,东边还种了一大片棉田,如今正是收获的时候,劳工部抽调了一大批人手在田里忙碌地采摘着。
现在中央市辖区内有三条主要大道,一是围绕中央广场的环路,二是城区之南联通五角堡和即墨城的东西大道,三是城区东侧连接南北的一纵路。
在环路的最南侧,管委会临时大院的北楼已经建成,出于节约的考虑只建了三层,外型与传统的中式建筑迥异,没有任何装饰,红色的砖头外露,整体方方正正也如同砖头一样是个红色的方块,但是规模堆上去了也别有一种庄严的气质。
大楼上预留了大量的窗户,但现在大部分都用木板盖着,只有底层几扇窗户上亮晶晶的,走近一看竟是用绿色的玻璃镶嵌而成!
韩松骑着一匹马直接进了大院,将马交给守卫,然后径直进了一件有玻璃窗的屋子。这间屋子中央有一张大长桌,周围摆着一圈椅子,四周挂着几块黑板,一看就是会议室。
韩松走进去,看了看,拉开一张椅子,坐到了史若云身边,然后问道:“都用上光报了,什么事这么急?”
会议室里人不多,上首是张正义,左边坐着张船长和夏有书,右边坐着史若云和刚刚抵达的韩松,再没别人。
张正义苦笑了一下,说道:“都是你老婆……的部下干的好事。刚刚的定期船,魏万程送回来一个坏消息,和一个他说是好消息但我觉得也不咋地的消息,你想先听哪个?算了,不玩梗了,史部长,你说吧。”
史若云还没开口,对面的张船长先笑了起来:“不能这么说啊,首席,我可觉得是真的好消息。”
他旁边的夏有书耸耸肩,倒是不予置评。
看来他俩是已经知道详情了,到底是什么事神神秘秘的?
韩松一头雾水,只好看向身边的史若云。
史若云转过来看着他,一挤眉,说道:“首先,坏消息是……大会经常担心的技术扩散发生了!扬州的李庭芝,仿制出了我们的火炮!”
“什么!”韩松吓了一跳,虽然早就明白技术不可能一直藏下去,但真到了这一天还是有些惊讶,“等等,李庭芝……魏万程……难道还真是因为当初海州的事?”
史若云瞪了他一眼,说道:“不知道,管他呢。事情反正已经发生了,再追究也没什么意义。再说了,当初大会不是已经下结论了吗?魏万程和王广金他们当初的做法是对的,相比外交利益和技术风险,还是前者更重要些。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这个事件也的确带来了足够的外交利益,这时候再追溯技术泄露显然是不合理的。”
说完,她又递过来一张纸,说道:“李涛还送来一份评估报告,总的来说,李庭芝虽然仿制出了初级的火炮,但离我们的水平还差得远呢。”
韩松惊讶地接过那份报告,简单看了一遍,然后放到桌上,半笑不笑地说道:“离我们的水平确实差了点,但相比历史上自然发展的火炮,差不多一下子进化到了十七世纪的水准,这起点可真够高的啊。啧,两千五百斤,这不是一吨半了?我们什么时候能有这级别的炮?”(宋斤约0.6kg)
夏有书也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张正义无奈地说道:“先不急,工业部那边按部就班地发展,会有的。李庭芝那边我们也没什么办法,这涉及到长期战略,慢慢规划吧。现在迫在眉睫的是另一件事,史部长,你说说吧。”
对啊,好消息是什么?韩松又看向史若云,后者扶着下巴,说道:“江南工作组申请本土支援,派出海陆军联合行动,最好连海军陆战队也叫上,去真州,劫持忽必烈的使节,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