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回到三国做刘禅18.18xs.”查找
“陛下!据信使来报,司马懿之所以退兵,皆是因为曹爽断粮之故,这该如何是好?”步骘恐惧地说道:“顾丞相刚刚才出使魏国,本想劝说曹爽增兵,岂知……唉……”
“今,陆丞相不在,诸位爱卿有何计策?”
“陛下,臣以为,司马懿狼子野心,他若北退,亦非坏事。”诸葛谨上前说道:“陛下,依臣看来,司马懿最多退出庐江郡,我正好可以兵进九江。”
“蜀军已经兵至怀宁,我若在此刻北进,恐怕……有所不妥吧?”步骘质疑道。
“陛下,司马懿就算退军,他也不敢全线退走,必集结部分兵马坚守合肥。对我来说,此刻正是渡江北进之时:我若在阜陵、历阳二城屯兵十万,进可攻,退可守,请陛下速速决断!”
孙权仍在犹豫不决,诸葛谨继续劝道:“陛下,我军战船众多,长江水道自然无忧;陆丞相正屯兵石城,我长江以南亦无忧;眼下,蜀军已至怀宁,我只要在历阳、阜陵二城屯以重兵,蜀军必不能轻易威胁我建业。”
“陛下,今,恰逢司马懿退走,我若在阜陵、历阳二城屯以重兵,既可守住建业的北大门,又可攻可守:若蜀军冒进攻打合肥,我既可坐壁上观,也可袭蜀军后路和粮道;若蜀军攻阜陵,我就坚守不出,魏军亦可袭蜀军之侧翼;若是蜀军退走,我就趁机追击,趁势收复庐江诸县。如此一来,建业无忧矣!”
“话是不错,然,国内已无兵可派……”孙权无奈地叹道:“今,建业仅剩十万兵马,若屯于阜陵和历阳,再也无兵支援陆丞相,亦无兵马守卫建业……”
“陛下!只有御敌于建业之外,才能真正地保住建业!请陛下勿再迟疑,速速发兵!”
“这样吧,就由大将军领兵五万,速速渡江北上,死守阜陵、历阳。”孙权犹豫着说道:“若大将军不敌,朕再续派兵马。”
“陛下!臣即刻领兵前往!”诸葛谨说罢,轻叹口气道:“陛下,建业已经危在旦夕,还望陛下速速征兵。”
其实,诸葛谨也明白:如今的吴国,哪里还有兵丁可征?
孙权无奈地摆摆手,示意众将退出大殿。
由于长沙郡的战乱已经平息一年多,再加上长沙郡归汉后,鼓励农商的政策使得此郡很快就恢复了生机。
现在的岳阳城,城中除了百名舍吏维持治安之外,并无其他兵卒驻守。
此时,城门大开,出入的百姓络绎不绝,偶有魏国的商旅或世家子弟专程绕道前来,一睹江南“八百里洞庭”之美景。
岳阳楼,位于岳阳城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是一千多年后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鲁肃这厮,拥有巧夺天工的技艺,却用错了地方!”刘闪叹道:“当年,鲁肃筑的益阳城就是一座豆腐渣,没想到,这座“阅兵楼”倒建得挺不错。”
刘闪从城头一直爬上三楼,其间仔细地寻找,果然如传说中的一模一样:全楼没有用一根铁钉,也没有一道横梁,确实独一无二。
登上三层高楼顶,凭栏眺望,眼前是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湖水,清风袭来,让人心旷神怡。
“刘公子,你真要作诗吗?”李昭仪问道。
“作!肯定要作!”刘闪说罢,找了一处柱子说道:“向将军,本公子怎么念,你就怎么刻。”
“诺!”
刘闪清了清嗓子,眼看向宠已经拔出剑,突然说道:“罢了!这将是我大汉的文物,实在不忍破坏。”
向宠自然不知道什么是“文物”,但能大致明白刘闪的意思,吱唔着问道:“那……刘公子……应该……”
“这样,你命人记下来,然后刻于底楼石碑上就行。”
“诺!”
刘闪确实兴致很高,学着古时读书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念道:
“建安二十四年,鲁子敬谪守巴陵郡。
兴汉二年,复长沙,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首登岳阳楼,刻诗赋于碑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