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第八十章(1 / 1)

当然,海贸专营的事是林如海第一个上的奏折,现在林如海又加衔海贸大臣,首先就有人走出班列举荐了林如海。

林如海以前是兰台寺中丞的实缺,任巡盐御史的时候是兰台寺大夫的加衔,就是巡视地方的各项步骤,他是相熟的;现在他又是户部尚书,加海贸大臣的衔,海贸专营后打造出第一艘海船,作为海贸衙门最高官员的林如海去自然也合适。唯一不合适的是林如海现在还是户部尚书,太过繁忙了。

如此举荐一出,自是有附和的,也有反驳的。文丞相就走出班列道:“启奏皇上,臣以为户部公务千头万绪,且关系着朝廷各部院的正常运转,户部尚书不宜出远差。派遣御史南巡参加海船下水仪式,当另择他人。”

虽然不干史鼐什么事,史鼐依旧站出来臣附议了。当然,文丞相言之有理,其他百官也附议者众。

太重皇帝点头嗯了一声,算是对林如海不能离京的表态,那朝臣接着提议别人。

这件事上,林如海就没怎么表态,第一个提出海贸专营的就是他,现在他不管说什么,都能被那些十七八个心眼子的老狐狸们解读出其他意思来,还不如索性少说话。

然后便有言官站出来说:“启奏皇上,臣以为若是此次朝廷派遣官员南下观礼,宜都察院总揽,钦天监派人随行。”

林如海依旧没有发言的打算,不过是想到之前黛玉说的长康宫有可能在钦天监上做文章,心中暗叹一声:果然来了。

其实这个谏言没什么问题。都察院掌管监察,如今海贸衙门下属松江巡海衙门打造了第一艘海船,都察院观礼顺便监察,再带上钦天监官员择吉,确保万无一失,方方面面也都考虑到了。

这件事本来也不是极大的事,就是小朝会上散朝前提一嘴,争夺也没那么激烈,这看似没什么问题的方案也没什么人反对。

既然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太宗皇帝就又问南下观礼的人员具体推举哪些。

之前那言官既然提出了方案,也没什么人反对,就继续说了:“臣以为之前南下巡视沿海各处吏治,乃是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左大人做总揽,此次依旧由左大人代表朝廷观礼为宜,也显得此事有始有终。至于钦天监,臣以为派钦天监监副穆菖前往,极是妥当。”

一直站在班列中没动的林如海终于眼皮子抬了一下。

穆菖出身高贵,乃是出自东平王府,现在还没出五服,原是第一任东平王的正紧曾孙辈。但是穆菖从小就性格怪癖,不爱修文习武,专爱观星占卜,而且在这个上头颇有天赋。穆菖这个钦天监监副还真不是凭祖上功绩、家族颜面什么捐的官,人家是正儿八经过五关斩六将,和地方术士同场考核胜出的。

当然,抛开出身不谈,穆菖入了钦天监之后,当差也勤勉,没有差事的时候,一头扎入钦天监的各类藏书之中,刻苦钻研,这些年办事越发稳妥踏实了。派这么一个人去松江,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联系之前司徒卓传来的钦天监各人出身来历,近日行事,穆菖这段时日和另一位钦天监监副申和走得极近,派这两人去松江,林如海都不能放心。

林如海正在组织语言,想到若是无人反驳,自己还得站出来阻止这样的用人。便有人走出了班列。

走出班列的人身份还很高,乃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名曰周修鹤,是周贵妃的父亲。

要说这位周尚书怎么个德高望重法,也破有意思。首先,周尚书年事已高,年过花甲的人了,虽然身子还硬朗,但是许多人都觉得这位周尚书也是即将告老的人。但是周尚书一直撑着没告老,这里头的原因若是猜测起来,就更有意思了。

三皇子坠马伤腿之后,是没资格争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这位周尚书也不争不抢的,分内的事全都办得漂漂亮亮的,不是分内的事也从不掺和。这样的一部尚书自然无论是太宗皇帝的角度还是其他皇子的角度,都是满意的。权利争夺么,只要不在后面捅刀子的人都是好人。

也是从那时开始,到现在九年过去了,周尚书德高望重的说法也传开了。当然,人家周尚书虽然不争不抢,也不会轻易告老。这个尚书之位坐到新帝登基之后,漂漂亮亮办完登基大典,再递折子出仕,那这个尚书位自然就递到了新帝派系的人手里啊。

到时候不但卖给新帝一个人情,让以后三皇子这位亲王的日子好过一些,对于周氏子孙,也是铺了一条好路啊。所以,人家不递辞呈,有人家的考量。

现在就是这么一位不争不抢,只管分内事的尚书站出来反对由都察院左副都御使与钦天监监副南下,参加朝廷打造的第一艘海船的下水仪式了,而且人家反驳得有理有据。

只听周修鹤走出班列道:“启奏皇上,臣以为礼部主管一国礼仪、祠祭;若是南下为朝廷第一艘海船下水观礼、祈福,应有礼部官员率仪仗南下办理更为合适。”

这话有错吗?当然没有。这话微妙吗?非常微妙啊。以前的周尚书,只是将朝廷交到礼部的事情办好,若是朝廷另有委派,周尚书一向默认为这不是礼部分内的事。周尚书什么时候开始在朝会上发言积极起来,也时常为礼部争取利益呢?就是在去岁宫宴前后。

一部尚书的态度变化或者立场变化,自然有人注意,也有人猜测,但是有多少人猜中就不得而知了。总之朝堂之上,至少太子、林如海、贾敬等人知道周尚书为何参与朝政大事越发积极,九皇子也心知肚明。

年前因为老保龄侯夫人那场病,牵扯出来许多事,然后司徒卓出了个促狭主意,就叫司徒瑞把三皇子腿疾的原因捅到了周贵妃那里。虽然周家只是怀疑,但是已经足够让周贵妃和周尚书态度产生变化了。

再怎么不争不抢,也不能眼睁睁瞧着仇人上位啊。周尚书一听言官推举南下的钦天监监副居然是东平王一系的穆菖,马上就出来反驳了。而且人家有理有据。

文丞相也觉这次南下,原本就是观礼并祈福的,若是还让都察院去,岂不是将礼部架空了?就算周尚书还像以前一样不计较,长此以往也是不好的。各部院之间虽然各司其职,也总有一些差事衔接地带模糊不清,派谁去办都可以。现在各部院的主要官员稳定,尚且没有什么,但是铁打的官职轮流的官员,将来一旦各部院要职上换了人,必起争端。

因而文丞相走出班列道:“启奏皇上,臣以为礼部尚书所言极是。各部院各司其职,差事分工应当明确,方可避免不必要的争端。”

这道理都不用辩论的,但凡能站上朝堂的全都懂;于是,周尚书提出这次南下由礼部总揽,实在是没什么好反驳了,接下来的议题便是派什么人选合适。

礼部嘛,地位虽然不低,在六部之中排第三,但是也是个清闲的部院。每年繁忙的也就三节两寿和科举考试时候,再有就是皇室成员或是加封、或是大寿、或是婚丧嫁娶等时候,其他时候都是不忙的。总之,能派出人不在话下。

若是近一些的大事,礼部尚书亲往都没有问题。

但是周尚书毕竟上了年纪,松江离京城又千里之遥,若是再参加海船试航,一趟公差在外三五个月都有可能,最终商讨下来,定了礼部侍郎张彦南下。

定了总揽之人后,接下来便是讨论随从人员。钦天监自然还是要去人的,但是既然周尚书出来发话了定了礼部总揽,之前提出的人便要另议了。

人家周尚书依旧有理有据:“启奏皇上,臣以为海贸专营还在试行阶段,如今打造出属于朝廷的第一艘海船,意义重大。以后在海贸由朝廷全面专营之后,在海船一事上能否不受无良商人联合倒逼朝廷让利,在此一举。

《左传》名篇《曹刿论战》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虽是行军打仗之事,但天下道理莫不如是。就是海贸专营一事上,本朝也是第二回试行了,为社稷长久计,此一回只可成功不可失败。

所以,虽只是朝廷派遣官员南下观礼,但祈福、择吉不可马虎。钦天监中,五官保章正乃是专司占定吉凶之职。所谓术业有专攻,钦天监中南下随行官员,宜派五官保章正位移。”

这……将太|祖在位时候林公提出那次海贸专营都抬出来了,再搬出曹刿论战套上去,谁还敢反驳啊?谁要是反驳不就是盼着朝廷大事不顺利吗?还有林如海你支不支持我?你不支持我对得起你祖父吗?

而且这段话对太宗皇帝也有强烈的暗示作用。太宗皇帝继位都几十年了,平平稳稳的守成,当年因战乱而百废待举,休养生息这么多年确实恢复了一些,但是除此而外,太宗皇帝也没做什么足以流芳传颂的大事。现在周尚书提出太|祖年间的海贸专营试行失败了,那太宗皇帝如果能完成,岂不是也是一件值得书写的建树?此事对太宗皇帝也诱人啊。

周尚书是不知道林如海父女两个早就想到钦天监这档子事的,所以在提出换掉穆菖的时候,还不忘拉个盟友,就差当着面喊:林如海你支持我一把啊。

至于林如海,本来也想阻止穆菖南下的,不过因自己加衔海贸大臣的身份,若是当真要定穆菖时,还得在朝会上暗示一下,由得其他人提出来方好。现在由周尚书出头,再好不过,于是林如海自然道:“臣附议。”

啧啧,看看人家周尚书这事儿办的,别以为人家沉寂了八|九年,就真将人家当病猫了。人一开口就是老狐狸的素质,有理有据顺道连盟友都拉上了。

史鼐见林如海都附议了,也跟着附议呗。反正林如海不可能跟九皇子一个立场,林如海支持的,跟着支持就是给长康宫添堵。

至于其他人,你就算不支持周尚书,也该能瞧出来皇上想在海贸专营一事上想要有所建树的心吧?那自然是附议啊。

就这样,南下观礼的人选便定下来礼部侍郎张彦和钦天监五官保章正纪罡。

人按照周尚书的要求换了,那此事就这样定了吧。不,人家周尚书还有要求,而且依然义正辞严,有理有据。只听周尚书继续道:“启奏皇上,臣以为此次南下,为防不良商人和海匪勾结,破坏朝廷海船下水大礼,为保障海船下水和试航顺利进行,除了派遣礼部和钦天监官员南下之外,还应另派兵士一同南下。”

此言一出,终于有人坐不住了。

九皇子之前就不止一次和小钟妃商议朝廷兴建水师的事,东宫那边以林如海为首的老狐狸诡计多端,惯爱打蛇随棍上。这周修鹤提出要兵士护送随行的要求虽然不过分,但是谁知道会不会被东宫那边塞什么人,进而拿下以后兴建水师的主动权呢?

九皇子能想到的,九皇子系的自然有人能够想到,不等九皇子发言,便有兵部尚书走出班列道:“启奏皇上,臣以为,松江府知府以前在泉州和松江都做过守备,且广受百姓好评。这回张侍郎带队南下参加海船下水试航仪式,自有知府大人安排当地守军负责防卫诸事。礼部尚书之言虽然有理,却也过于劳师动众。”

兵部尚书的话自然也是有理的。朝廷派兵南下,许多官兵的出行食宿,样样皆要耗费军饷。人家一部尚书,自然要统筹安排。

这时候贾敬走出班列道:“启奏皇上,臣以为张侍郎带队南下观礼之时,带上官兵随行,除了保障海船下水仪式顺利进行外,还在表示朝廷对此事的重视,扬我国威。我堂堂大灵朝,兵强马壮,国运昌盛,朝廷兴建船坞打造的海船下水,岂可简慢?所以,随行将士理当派遣。”

贾敬这话也一点错没有。这种大事若是完全为了节约军饷成本,则礼部都不用派人去,既是去了,仪仗排场一样都不能缺。

当然这件事没怎么引起争论,因为人家周尚书有理有据不说,太宗皇帝也想办成这事儿。那天子都支持的事,寒酸了像话吗?最终批了三百人京营官兵随张彦南下。

你兵部尚书不支持,京营节度使支持此事,那当然随行兵士就在京营里选。而且京营兵士乃是皇城天兵,这种场合,除了派遣龙禁尉,本来也是派遣京营兵士合适。

龙禁尉负责皇宫安全,京营官兵负责皇城安全,也都代表着天子威严。

听到如此安排,兵部尚书就后悔了,早知如此,还不如兵部派人上呢。但是你兵部派人上,人家周尚书就要接?笑话,现在周尚书就跟史鼐一样,凡是和九皇子一系有瓜葛的,人家就反对。而且周尚书的段位可不是史鼐能比的,那一开口就把人逼入死胡同别无选择的本事。哎哟,姜还是老的辣。

最后,太重皇帝道:“既如此,京营同行官兵由京营节度使指派,若此行出了任何纰漏,朕拿贾爱卿是问。”

贾敬出班列领旨,然后再表态一番定不负朝廷重望,太宗皇帝寄语几句,朝会便散了。

哎哟,人家贾敬练兵都快一年了,就等着一个机会,结果贾敬、林如海等太子一派的都没人出手,就被周尚书一个人将障碍扫清了。不但如此,看看周尚书举荐的南下的礼部尚书,张彦啊。

张彦是谁,贾赦原配的兄长,先太子太傅的儿子,那是嫡系得不能再嫡系的□□。就算贾家和张家曾经闹过不愉快,贾琏南下扬州一趟回来就去拜访了舅舅,而且张彦还认了他。这什么意思,人家周尚书秉公处理,就有理有据的就把差事交给了太子一系的人。

东宫这次又大获全胜了。

这次长康宫母子复盘的时候,都没什么脾气了。人顺风顺水的时候,总容易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等受的打击多了,又会陷入心态失衡和犹豫不决。

九皇子将小朝会上的事跟小钟妃说了,末了道:“好端端的,也不知道那个周修鹤抽什么疯,将我们的计划全破坏了。”

小钟妃叹了一口气,将当年三皇子的事说了。三皇子在铁网山坠马那年,九皇子尚未成年,小钟妃将一切安排好了,计谋得逞,为防小孩子说漏嘴便并未告知九皇子。是故九皇子只知道三哥坠马落下腿疾,却不知道此事和长康宫的关系。

现在九皇子早已成年,夺嫡的事也不知道参与了多少,小钟妃便将此事真相告知了,省得九皇子日后在礼部吃亏。

只听小钟妃道:“胡太医死后,司徒瑞前脚去了太医院查胡太医历年出诊记录,后脚凤藻宫就去了。虽然事情过去多年,早就没了证据,但是只要凤藻宫疑心到本宫头上,已经足够让周家父女处处与咱们作对了。”

九皇子这才恍然大悟,又皱眉道:“司徒瑞几时又这样聪明了?还知道四两拨千斤。”

小钟妃道:“司徒瑞去太医院之前,司徒卓去过瑞郡王府。”

“又是司徒卓!母妃,这个小子处处坏咱们的大事,难道真的要留着他么?”九皇子咬牙道。

小钟妃语气十分无奈:“皇上已经对我有所不满,若是现在动手,一击不成咱们就再无机会了。皇儿,人有顺境逆境,该忍耐还是要忍耐,就当练心吧。”

九皇子紧握着拳点了点头。不练心又能怎么办?当处于完全被动的局面时,强出头反抗不过是自投罗网罢了。

至于贾敬那边,所谓练兵千日用在一时,人家早就准备好了。宁国府本就是以军功立足,自然有自己的带兵之法,若是陆战,人家根本不怕。不过京营算是宁国府的传统势力范围,自立国开始,就驻守在北方,在操练水师上是短板。

但是自从林如海提出海贸专营开始,贾敬就盯上了兴建水师这块,从那时起,特地训练京营兵士游泳、抗眩晕,一年过去,其中杰出兵士已经下水如鱼,船上奔走如履平地。这次虽然只是派三百人南下,却也占了起手。

林如海跟黛玉说起此事的时候,黛玉道:“长康宫在朝廷上受的掣肘越大,便越不敢越雷池半步。但是小钟妃母子不是坐以待毙的人,若是朝中事插不上手,势必从其他地方寻找突破口,下一个不知是我还是小王爷。”

这话将林如海吓了一跳,道:“有了中秋宫宴的事,长康宫还敢动你和岚儿么?你们但凡有个什么意外,长康宫也脱不了干系。”

黛玉道:“若是并非长康宫亲自出手,而是设局让太宗皇帝向我们动手呢?”

林如海听了这话,面色都变了。现在黛玉和苏岚的人身安全问题赖上了九皇子妃,确然不用担心出意外,但是若是太宗皇帝容不下玉儿,该怎么办?“咱们家世代忠良,如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玉儿你想多了。”

“但愿吧。”黛玉神色倒是平静,不过略顿一下又补充道:“现在长康宫在朝堂上缚手缚脚,只能作困兽之斗。我总觉得会有什么事发生,是咱们暂时没预料到的局面。不过父亲也不用过于担心,车到山前必有路。”

说不担心是假的。自黛玉六岁以后,林如海从未见过黛玉遇到过什么她不能掌控的局面。但是现在黛玉的意思,似乎会出她也预料不到的变故。“玉儿为何笃定长康宫会对你或者小王爷下手?你们虽然智慧非凡,到底朝堂大事并不由你们决定。”

黛玉道:“我们确然不能决定朝堂大事,但是已经数次影响朝堂局势。于长康宫而言,我们的存在对她们的计划带来了变数。在长康宫对朝堂局势影响越来越小的时候,她们也许会换条道路走——先解决她们控制不了的变数:我和小王爷。”

其实黛玉笃定长康宫有可能釜底抽薪的真正原因没有说:小钟妃能够从水澜那里知道前世的信息,那么她自然能够锁定自己和司徒卓才是改变整个格局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9-0120:53:23~2020-09-0220:56:4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哒宰中也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梨酱140瓶;哒宰中也66瓶;褙子26瓶;鸦生简寐20瓶;你怕了吗8瓶;我爱辣椒3瓶;芝兰百合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m.看书小说)更新最快,小哥哥小姐姐记得收藏哦!

最新小说: 废土与安息+番外 万人嫌替身改拿钓系剧本[穿书] 血灵诅咒 江瑟瑟 蓄谋深情[娱乐圈] 娇妻之欲海泛舟(1-22) 帝少的替婚娇妻叶岚萧城 天师大人请上座 影视世界无限传送门 网游之无职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