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秦在书楼中,翻看着书籍。
这一次,他看得不是记事。
并非怔缺说的话,真的让他豁然开朗,大彻大悟,而是他认为有必要做出一些改变。
他自己也想不到,会如此顺利突破元力十层。
虽然,他也认为迟早有一天可以突破,不过具体哪一天,他又哪里敢有什么保证?
过去,他看的是修行经验,心得的书籍,都是元力十层以下的。
但是之后的三层,元力十一层,元力十二层,元力十三层,该如何修行,他却茫然没有头绪。
他需要从书籍中做一些了解。
仅仅看到一本书,他便想通之前的一些事情。
心法,这两个字,出现在那些典籍中。
元力十层之前,全部是元力的积累。
元力会凝练神魂,但只是一种附带作用,神魂被改善,但也仅仅是记忆力更好,分析事情更加有条理,清晰,等等。
但是,后面的三层,它们唯一的作用,就是增强神识。
神魂,变成神识。
神魂,仅仅是灵魂的凝练;神识,却是神魂可以感应四周。
包括耳聪目明,天地元气的些微变化。
而元力十层,到元力十一层,便是第一次产生神识。
这个过程,有快有慢,很难说,关键点在哪里。
如何产生神识?神识又是什么?
这么多年的研究中,也无法给出精确的结论。
只是,到了元力十层,元力十一层,都要修行心法,这是一种共识。
心法,可以让神魂产生神识,让神识逐渐增强。
修为到了这一步,心法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且,心法的修行时间不能太少,至少要有修行元力时间的一半。
不仅是这三个层次,待破境之后,心法还要继续修行。
如此说来,他未必一定要等到元力十一层,现在就可以试试看不动明镜。
卫秦想到怔缺提到的,修行才是主,其他都是次,有些意动。
想了想,卫秦没有去看不动明镜,而是继续看经验,心得书籍。
仅仅是一本书籍的说法,未免太过轻信于人。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晚一些天,或者几个月的功夫,差不了太多。
更何况,要想修行不动明镜,虽然他有了一定的想法,却还需要一些外界辅助。
毕竟,如果他真的猜测正确,不动明镜会催动七情六欲,若他贸然修习,不做准备,说不定会马上沉沦,还提什么未来?
卫秦读书三个月,三个月的积累,差不多让他得出一个相对而言,更加正确的结论。
元力十层,确实到了必须修习心法的阶段。
而且,书中提到,其实,真正有高明师长指导的修行者,他们很早就开始修习心法。
心法如同功法,不可能一下子就熟悉,还要摸索,更不可能一下子就步入大成。
心法的成就,同样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就说卫秦,哪怕修行时间十二个时辰,三天等同于他人四天,却也做不到等同于别人十天。
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心法,同样是这样。
修行得越早,积累便越深厚,真到用到心法的那一天,也就牺牲不了太多的时间。
卫秦终于明白,为何那些内门弟子,核心弟子的修为,一开始并没有超脱他们太多。
现在看来,就是他们因为修习心法,耽搁了很多时间。
但是,厚积而薄发。
当他们到了元力十层,便可以顺其自然地突破到元力十一层,便是之后的修行,也要顺利许多。
修习不动明镜,该分配多少时间呢?
心法,不是功法,必须凝聚心神,才能做到。
就是说,最多一天九个时辰。
卫秦需要想一下,手掌一翻,不动明镜的法诀落到手心。
通过很长时间的研读,翻查,他也大概把法诀中一些理不清的地方搞明白。
深吸一口气,卫秦还是决定,现在就修行不动明镜法诀。
掀开兽皮书,眼中闪过那一个个古怪的字眼,脑中进行着翻译,法诀的修行方法出现在脑中。
心法,修为越高,见识越多,理解越透彻,便也自带地有更高层次的领悟。
像卫秦现在的境界,便只能通过法诀静心,凝神,提高心性修为,养气功夫。
卫秦嘴唇微动,默背着法诀。
良久,他的脑子好像有些累。
放下兽皮书,深吸一口气,卫秦离开桌案,坐在蒲团上,开始修行不动明镜。
这部法诀,哪怕卫秦自认为已经理解得不错,真正修习起来,还是有些拗口的感觉。
修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停滞,甚至是疼痛。
与热油灌入喉咙的感觉不同,那种痛,感觉是在**上,这种痛,就好像有好多细针刺到灵魂上。
卫秦也是性情坚毅,还多亏了梦中的诸多经历,这才能坚持下来。
好像,没什么问题。
如果说具体的效果的话,也不大看得出来。
卫秦定下一个计划,每天修习不动明镜六个时辰,三个时辰看书,修习长生经,三个时辰休息。
每次修习不动明镜,卫秦都要感受一遍针刺灵魂的疼痛。
对于疼痛,他几乎有了本能的恐惧。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年之后,终于出现了变化。
修习不动明镜法诀时,不仅是灵魂的刺痛,脑中闪过重重欲念,让他无法静下心来。
终于来了!
卫秦猜得没有错。
不动明镜,修行过程中,会增强欲念,可是,要修行,却又必须保持心神的平静。
在这种彼此对比的涨幅中,欲念的影响越来越小,最后,彻底不能影响修行者时,便算是不动明镜小成,达到破境的修为。
卫秦当然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所以——
卫秦扫了一眼放在一侧的一个盒子,盒盖打开,里面闪烁着金属光泽。
还是要用到它们。
卫秦觉得,他手中的不动明镜法诀,或许是不完整的。
完整的法诀中,应该有如何对抗扰神的欲念才对,不过,虽然不完整,既然他贪图不动明镜的效果,当然也怪不得旁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曽益其所不能。
卫秦未必是那个被上天垂帘,要降下大任的‘斯人’,只是,他却必须用同样的方式要求自己。
修行,从来不公平,也本就不应该存在公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