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辽东巡抚(1 / 1)

徐光启是自己坚决要跟来的,作为辽东巡抚,他大可以坐镇辽阳或广宁,成了肯定有他的一份功劳,败了也可以从容脱身,但是他坚决要来,他希望在这一历史盛事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别的地方,巡抚是节制三司的最高长官,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辽镇有些特别,因为闹出了建奴之乱,才会有经略这一职位。

现在没有经略使这职位,却是有一个战区司令,而且是东北战区司令,理论上大明东北地区,长城之外的地方,所有军队归他节制,权力更大。

而且首任司令米礼义,是皇帝的亲信,负责掌管皇家卫队的大将,圣眷之隆,军中第一,徐光启与他争不赢,也不想争,这便成就了东北战区和谐的局面。

徐光启不争军权,干脆专于改军归流,把辽东镇的各大卫所军镇改造成为府县。

大明朝的辽东有个特殊之处,那就是在军事上辽东是一个独立单位,洪武八年设辽东都指挥使司。辽东都司只管辽东的军事,对付北元以及不太听话的女真各部,当时辽东人口不多,所以由山东布政使司管理辽东的民政。

但随着发展辽东人口渐渐变多,人多事多,而且辽东军事地位在那里摆着,现有的军事设置显然不足以管理辽东的军政事务。综合考虑,明英宗刚继位就设立了辽东巡抚,军、民事务一把抓。

辽东巡抚全称巡抚辽东地方,兼赞理军务,统宁前兵备,广宁、锦(州)、义(州)兵备,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兵备,辽海东宁分守四道,辽东都司之卫所城堡,安乐、自在二州,建州、毛怜、海西、朵颜、泰宁、福余诸卫贡市。

一大长串,没看着字,徐光启自己也难以一口念完,总之是全辽东全辽东镇的军队全归他管。

本朝初年,朱元璋废除过去在地方推行的行省制,这是一套继承自元朝的制度,早年占领天下,明朝就是采用这套制度,行省制下,地方权力极大,元朝末年,便出现地方行省不听朝廷中枢调令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废除行省制,将地方省级行政区划分为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布政使司,三司衙门分别掌管军事、司法、民政三项事务。三司的成立,可以免除地方权力过大,对朝廷中枢产生威胁。如果遇到什么大事,需要三司共同开会,一起决定。三司可以相互牵制,各自独立。

但是,在解决行省制问题后,又遇到新的矛盾,三司因为互不统属,遇到事情时,容易互相推诿,办事时,又十分拖延,效率极差,很多事情长期无法解决。

而巡抚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三司带来的问题。巡抚的称呼,最早见于太子朱标巡抚西安。不过,当时巡抚仍只是称呼,而非官职。永乐年间,朱棣为处理地方紧急事务,派遣中枢六部高级官员,到地方巡视,协助处理。这时的巡抚,仍只是临时职位,并不固定,任务结束后就裁撤。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宣德年间,此时地方出现各种问题。在南方,地方征收赋税不力,对国库收入产生影响。北方,河南一带出现大批流民。军队里,屯田被士兵霸占。这都是棘手的问题。

可地方三司因为自身体制原因,一直无法解决。所以,宣德皇帝频繁派遣中枢官员到地方解决问题,巡抚代表中枢朝廷,到地方后更有实权,可以协调三司,处理地方事务。对地方那些豪强,比较没有牵连,下手更有力度。

巡抚最初的临时设立,主要是因为事务能够短期处理完毕,长则一年,短则数月,就可回京述职。到后来,有些事情愈加繁杂。巡抚在地方可能几年,乃至十几年都无法脱身。朝廷便允许巡抚携带家眷。甚至会在地方上,为巡抚建造专门的衙署。因此,巡抚开始出现相对稳定,长期且专门治理某个地区的趋势。

巡抚最初被派遣到地方时,任务并不相同,等到巡抚长期在地方任职后,如何确立职权,方便巡抚行事,就成了明朝后期,慢慢调整的内容。巡抚做为地方三司的实际长官。

它可以监察地方、考核官吏、节制将帅。除此外,一些时候,还有一些其他权力,如海瑞任应天巡抚的时候,就曾修订《督抚应天条款》,从考核官员到整顿军备,维护地方治安等,巡抚都有权参与。

对朝廷而言,巡抚需要解决的,就是帮助朝廷更好管辖治理地方,处理好地方跟朝廷之间的问题。到近几十年,巡抚的职权,任职等,都有一些更为详细的规定。巡抚不能在原籍任职,必须回避。即便是不同省份,也必须距离家里五百里距离。

在具体职权上,巡抚协助朝廷,监察地方三司。对于皇帝而言,地方三司跟朝廷之间,存在很大一层不信任因素。而巡抚是中枢官员,由皇帝亲自任命,这种不信任感,情况相对好一些。

当然,除了监察以外,巡抚需要协调地方三司工作,避免三司互相推诿,办事不力的情况出现。而且,巡抚的身份是文官。朝廷授予巡抚极高的地位,用来节制地方武将。明朝以军功定天下,朱元璋时期,就非常崇尚武功,跟将领极高的身份。

后来朱棣起兵,对武将功臣又颇为优待。这种做法,客观上就造成武将的飞扬跋扈。巡抚还可以协调地方,镇压民变。无论什么职权,都是要帮助朝廷,治理地方。

巡抚制度也有它的弊端。巡抚掌管的地方,毕竟只有一个省份或地区,遇到战事连绵,就难以解决。明朝后来又设立总督制度,掌管几个地区或省份的军政事务,协调处理,总督上任时,也是由皇帝任免,朝廷中枢直接派出。

要将巡抚从京官推向地方官,必然有极大的限制,一方面,巡抚制度在明朝时,并没有那么完善。它的职权、辖区、任期等,都只是有一个大概的方向,缺少更为详细的规定。而且,这个变化,不只是简单把巡抚从京官变为地方官,在身份上的转变,背后更牵扯到一系列职称、待遇,乃至整个明朝体制的变动。

徐光启现在他管民不管军,看似边缘化了,但是他运作的空间更大,他在全面主持改军归流的事宜。

此时的辽镇,地域巨大,比之内地一省之地,也毫不逊色,但是他只是一个军屯镇,不能为朝廷提供赋税收入,还是一个巨大的包袱。

朝廷一直有计划在打服建奴和蒙古人之后,进一步的加强统治,设立三司衙门(设省)。这是将地方权力由各地卫所指挥使、总兵收回权力,归于三司衙门,在各卫所的基础之上设立府、县、镇等行政单位,这样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好处也是巨大的。

所以徐光启到地方即使不管军队了,工作量也是巨大的,忙得不可开交。

只是到了地方,这工作并不好开展,进度相当慢,他也只能在广宁、锦州、沈阳、辽阳、开原等地完成了试点。

因为辽镇与其它地方不同,它地域巨大,比一省之地还大,但是他只有指挥使司,没有布政使司,更没有提刑使司,所以以前的辽镇总兵李成梁,权力这么大,完全是一个土皇帝,至现在,是要将总兵权力分走,然后设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权力向他们过渡。

现任辽镇总兵,是贺世贤,但也兼着皇家陆军的差事,他由外地调入,没有在地方形成枝盘错节的利益关系,交权相当爽快,工作配合得相当好,算是在沈阳把三司使衙门的架子搭起来了。

至于其它地方的卫指挥使、总兵等将门家中获取权力,这可不是容易事,这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如果不是许显纯帮忙,米礼义大军在旁镇压,只怕连几个试点都搞不成。

徐光启也明白了,要完成建省伟业,就必须以军事力量为前提,等把周边的游牧民族打垮了,利用他们势力消退期,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官府制度才可以做到建省。

徐光启转而全力支持米礼义的各项军事行动,所以才有开原之战的辉煌,其后备战旱天雷计划,也顺风顺水的瞒过了许多人,没有徐光启的支持,旱天雷计划是无法这么顺利推行的。

旱天雷计划启动,徐光启右春坊大学士、辽东巡抚之职随大军出征,参预军机,出谋划策,攻占白城后,他接手了民政和后勤方面的工作。

传国玉玺就是他找了不少资料和人证,这才最终确定,这就是造于始皇帝,历朝历代相传,被誉为国之重器,天命所归的传国玉玺,也只有他的才学见识,才敢作此判定,其它人虽然己知,但是嘴上没毛,是不敢作此判定的,也不具有说服力。

最新小说: 亿万神豪:从无限返利开始 大秦:仙国帝君 网游CF:我成了生化幽灵 大唐:神级选择 大唐:开局娶长乐,她却逃婚了 大宋小王爷 锦衣佞臣 怀了天下第一的崽 独宠贵妃 梦幻西游:最强龙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