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进入四月中旬,京城已经可以看到枝头的绿芽。李明这段时间一想到肖雅说的奖励就傻笑,当然是晚上自己一个人在家里时才有空想。白天不是忙着到处跑,就是在教室里专心听课。
业务量增加了很多,办事处人数也扩大了,起码需要一个专职报关员常驻这里或临近的港口城市津市。目前是香江过来的一个报关员常驻津市,附近及其周边报关员奇货可居,都是一些大型国有外贸公司的宝贝,挖不过来。公司有计划要专门招聘一批并进行培训,希望能培养几个好报关员出来,这个得等张华杰过来主持。
前一段时间,原来的业务经理钱进一直陪着李明把周边转了一圈选择新的可以合作的工厂,李明去学校听课他就得去已经合作加工订单的五家工厂看看生产进度和生产质量等,因为企业搞错公司即便不跟了赔钱,但肯定会丢了信誉,这是李明和张氏兄弟不能接受的。
加工点越来越多,不可能只用钱进一个业务经理天天跑工厂,也不可能及时跟进了。另外万一有事没人懂遇,没人及时处理可不行,李明一是目前对服装还是半葫芦水,二是兴趣不在这里,本就是临时帮了开拓市场,现在局面已经打开了。另外李明都不愿意做贸易公司董事长,当然不可能会一直去管办事处。张华伟前几天过来又找了个业务经理。目前跟着钱进熟悉情况,李明准备月底划区域,两人抽签确定区域。
秦燕也忙碌起来,李明见状想了想说道:“明天跟我去再招个内勤回来。分担下你的工作,你既要兼现金会计,又要帮报关出单据,还有接电话负责联络,另外还有院子里的卫生。太忙碌了。”
秦燕立刻说道:“目前不用,还忙得过来。”
情况反常,多个人一起办事还不欢迎,李明想了想,猜到只她一个人有些事不懂可以问李明,或询问沪江办事处或香江总公司。如果新人来了见她很多都不懂起码会被嘲笑不受尊重,甚至她和新人差距大都可能被劝退,或者自己都是什么?不好意思待下去。原因是办公室里新装备了电脑和打印机,她根本一点不懂怎么用,没了信心,正抽空每天去中关村卖给办事处设备的地方拼命学习。实际上这时操作系统太老,操作起来不简便李明也不怎么会用。
不久前张伟杰分别与李明和马建国商量过,京城这边李明肯定自己会在下半年去做别的事了,张华杰已经和肖雅聊过了,肖雅自己也愿意,已经确定让肖雅下半年过来主持办事处工作。
马建国自己没想好,李明也没帮了拿主意。等过几个月他自己想清楚再说。一段时间里沪江办事处还会由马建国主持工作。按目前情况李明很清楚马建国基本上快是拥有近亿资产的富豪了,以后怎么走得他自己考虑,李明明白管太多会可能反而容易反目成仇。太显摆自己,一直压制着一个千万富豪不是好事。
马建国想继续跟李明合伙做几个项目,李明也不会反对,虽然自己到时不差钱。但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有钱大家一起赚,自己一个人也根本赚不完。
魏萱不想现在回内地工作,毕业后留在公司总部。
李明去上课时,知道这些知识对自己有用,也不会分心,都专心听讲,仔细做笔记。这天上午课结束后,在校外小饭馆吃完午饭后,李明慢慢溜达去路口打车。
前不久,一批订单和几个工厂签好代工合同分派下去后,很多工厂都在忙了赶工期。李明在办事处基本没什么事了,也就日常管理,盯盯业务员和报关员的工作。偶尔才有一张新订单。临时有事秦燕会打寻呼。
李明边走边想了想,另三个院子自己好久没去看看了,找了两对五十多岁的老夫妻,一对秦燕老家的远亲管三进的大院子,一对是王芳的远方亲戚管另两个院子。现在空了正好去看看。
先去了大院子,那对老夫妻家里有什么事前天过来跟李明说过,回去一星期,应该还没回来。
坐在副驾驶座的李明听着的哥侃大山,在面的拐进巷子远远的就看到一个人坐在院门口。
李明很好奇,现在就是饭口时,一般都在家吃饭。吃得早,遛遛弯,消消食然后春困回家睡个午觉,一般也是遛弯乏了在熟人门口聊会儿天,或者遇到熟人停下聊会儿天。怎么坐自家院门口。
“兄弟,停哪儿,别开过了头。”
“师傅,就那个院门口坐人的地儿停就行了。”
面包车停在院门口,李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零钱。
“兄弟,正好啊!走好。”
“再见。”
李明打开车门,下了车,用力关好车门,的哥脚踩油门跑了。李明走上台阶,好奇的看着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穿灰中山装第一眼着有些颓废,但打量李明时双眼有神年近七旬的老者。
“老爷子,吃了没。”李明边说边从包里掏出一串钥匙,实际也就四把,四个院子大门的。从中找这个院门的钥匙。
“还没呢,一会儿就去吃了。”
“那老爷子,别坐地上了,进来坐一会儿吧。”李明挑出钥匙边开门边客气到。
“好,谢谢啦。”老头爽快的应道。
老头的爽快让李明很意外,李明说的都是京城里的客套话。一般互相客气一下就完了。既然老头说进来坐坐那就坐坐好了。
把老头让进中院堂屋:“老爷子,两天没住人了,没热水,我现在去烧,渴得厉害就先喝口矿泉水,一会儿就能烧开。”李明边说边从墙边纸箱子里拿出瓶矿泉水,顺手打开,放老头旁边。这是去年秋天搬家具时买的,李明记得当时是新日期,起码是**月份生产的,还没过期。
“您坐会儿,我去烧水。”
“您忙,甭管我。我看看这漂亮的院子,没什么怕人惦记的东西吧?”
“几乎就一空院子,您随便看。”
李明进了中院厨房,两个暖水瓶没一个有水。往水壶灌了一半水,放气灶上,打开阀门,点上火。
走出厨房看到老头正站在院里里打量那棵老柿子树。见到李明就说道:“没想到这棵柿子树还在。”
“您老以前来过?”
“嗯,20多年以前常来。”
李明有些奇怪,虽然卖房子的那位30多岁,房本确实是他本人,听介绍的老头说房主的老爷子夫妻俩在文革时是自杀的,家产被查收,房主跟着外婆小姨长大。80年代才返还给当时恢复政策后在京城读大学的房主。房主后来去了美国,前年回来接小姨去养老,不再回来了。房子就卖给了李明。
看到李明有些奇怪的看着自己,老头笑了笑:“别多想,二十多年快三十年前是好友住在这里,常来。唉,当时他要是跟我一起主动返回原籍就不会出那事。我也是回原籍后第一次回京城。送另一位好友最后一程。以后恐怕不会再来了,所以就想进来看看,冒昧了。我打听过,是个年轻人买了这院子,是你吧?”见李明点头。继续说道:“平时邻居见不到你,知道你不住这儿,但有两个老夫妻守着院子。我以为等等就会回来,没想到是你来了。”
“那对老夫妻回老家办事去了,今儿不在。我也是心血来潮突然想过来看看。也是巧了,没让您白跑。”
“能去后院瞧瞧吗?后院里一棵石榴,一棵枣树还在吗?”
“您请,那两棵树还在。”
进了后院,老头四处打量,又返回紧靠东耳房的小院门走进右边的小花园:“翻新了,格局没变化。花园里也只是亭和廊一起翻了新。”说着话,老头走到小花园中的几块太湖石边,踢了踢一块七八十厘米高的石头,又转头看了看游廊的地面。伸出手双手放在太湖石上用力按了下去。花园中间游廊突然传来轻轻的声音,有四块铺路花岗石移向廊外,露出一个1.5米长半米宽的洞口,可以看到有台阶往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