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8年,周王郝二十七年。
赵国应齐国要求,派董叔与魏国一起进攻宋国。鉴于宋国与赵国的领土并未接触,于是所得之地尽归于魏,魏另割河阳予赵作为补偿。宋王偃于此国危之际病笃,国政无所托付,部分大臣拥太子主事,是号为宋元王。宋元王主持对抗齐国入侵,甚有力。秦国拔赵梗阳(清徐县),兵峰直指赵国旧都、西部要地晋阳(太原)。赵国着急了,慌忙从宋国撤军。奉阳君李兑开始团结三晋,主张伐秦。早干嘛去了?早,主幼国乱,修养生息而已。
秦国见赵国在山东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结盟抗秦外交活动,也不甘落于人后。秦昭襄王使朝臣商议对策,魏冉献计:秦、齐、燕、韩、魏五国相合,约而伐灭赵国,瓜分赵地。于是魏冉到齐国,请齐与秦共尊为帝,以临天下。齐湣王从之。于是五国结盟,将伐赵国。不久苏秦自燕国归来,齐湣王在华章南门接见了苏秦。
齐湣王见到苏秦就高兴的说道:“哈哈,先生归来了,吾有件好事要告诉先生。秦国派魏冉来劝寡人称帝,先生觉得怎样?”
赵国亡,燕国就没有继续存在的资本与必要了。苏秦回答道:“大王询问臣此事如何,臣以为短时间内还不易看出此事的福患。现在若是大王不与秦王一起称帝,就会使秦国怨恨;如果与秦王一起称帝,这又会遭致天下各国的憎恨。不如接受秦国的意见,但不着急称帝而使秦王先称帝。到那时如果天下各国都不反对秦国称帝,大王再跟着称帝。这不过是先后称帝而已,并不影响大王的声威。如果秦王称帝,天下各国都表示反对,而大王却还未称帝,大王就可以借机团结各国,这便是齐国称霸的最大资本啊。再说了,齐、秦两国一起称帝,大王以为天下诸侯是应该尊奉秦国呢,还是齐国呢?”
齐湣王叹气道:“尊秦。”
苏秦追问道:“那如果齐国不称帝,天下诸侯是爱齐国呢,还是爱秦国呢?”
齐湣王道:“当然是爱齐国而怨恨秦国了。”
苏秦再问道:“是齐、秦一起称帝去讨伐赵国对齐国有利呢,还是让齐国继续讨伐宋国对齐国有利呢?”
齐湣王道:“不如伐宋。”
苏秦道:“既然与秦国一起称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齐不称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代赵不如伐宋对齐有利。故臣愿王清楚拒绝称帝而团结天下诸侯的意义:大王与秦国绝交则诸侯将伐秦,而王可趁诸侯无暇东顾之机吞并宋国。夫有宋,则卫之濮阳城危;有淮北,则楚之东国危;有济西,则赵之河东危;有陶邑、平陆,则梁门不启。因此我们放弃帝号以进攻宋国表明与秦国怀有二心,那么齐国就会被重视而名声也会尊贵。燕国、楚国因为形势归服,天下诸侯不敢不听从我们,这就是当年商汤王、周武王所采取的举动啊!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易尊’者也。愿王之熟虑之也!”于是齐国去帝号而就王位,与秦绝交而逐吕礼归秦。
秦昭襄王称帝后到宜阳召见魏昭王来商议伐赵之事。魏昭王以楚怀王不出故而不欲往,魏臣许绾劝往之。魏昭王将行,周訢前来劝谏。
周訢道:“宋国有个人出外求学,三年后回家,竟然直呼他母亲的名字。他母亲说:‘你求学三年应该更加知书达理,回来却叫吾的名字,这是为何?’这个人说:‘吾认为没有谁能比尧、舜更圣贤的了,可人们都是直呼尧、舜的名字;吾认为没有什么比天地更大的了,可人们也直呼它们的名字。如今母亲的贤德超不过尧舜,大不过天地,因此才直呼母亲的名字。’他母亲说:‘你所学的知识,准备全部实行吗?那就希望你换一种方式称呼吾,不要直呼你母亲的名字。你对于所学的知识,是否准备有所保留,有些地方暂不实行?那希望你暂且把直呼母亲名字的事暂缓。’现在大王要侍奉秦王,还有可以代替朝拜秦王的办法吗?希望大王换一种办法,把朝拜秦王的事推后一些。”
魏昭王问道:“先生是不是担心寡人有去无回啊?放心吧,许绾曾对吾发誓说:‘如果大王去秦国会盟而不能返回,请杀臣之为大王殉葬。’”
周訢道:“即使像臣这样卑贱之人,如果有人对臣说:‘你跳入不测深渊,一定能出来;如果最后真出不来了,吾就让一只老鼠为你陪葬。’那臣就一定不会去跳深渊。现在的秦国是一个难以预料、不讲规矩的国家,大王前去秦国就如同进入不测深渊一样。而许绾的脑袋与大王的尊贵相比其实就如同鼠首一样,如果大王真有不测,杀他与大王何补?臣以为大王不宜前往秦国。再说,大王以为大梁与河内哪个更要紧呢?”
魏昭王道:“当然是大梁更重要!”
周訢追问道:“那将大梁与大王自身比较,大王觉得哪个更重要呢?”
魏昭王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是吾更重要。”
周訢道:“这么说,河内、大梁、性命三者中性命是最重要的,而河内是最次要的。秦国现在连最次要的都没索取,而大王却主动送上最重要的,这可以吗?”
魏昭王不听。
魏王近臣支期劝谏道:“大王不如根据楚王的行动来决定是否入秦。要是楚王也要去秦国,大王就轻车简从抢在楚王的前面去秦国。要是楚王不去秦国,大王就可以团结楚国来对抗秦国。”
魏昭王这才决定再等等看,但又恐秦国责备,便对支期道:“吾当初已经答应穰侯了,现在突然又不去了。恐怕要失信了。”
支期道:“请大王放心,臣请长信侯代表大王去秦国,大王就等着好消息吧。”
支期找到长信侯后道:“大王下令召见相国。”
长信侯道:“大王召臣为何事呢?”
支期道:“臣不知也,王急召君。”
长信侯道:“吾劝大王入秦会盟,难道是为了秦国吗?吾这是为了魏国啊。”
支期道:“君先别考虑魏国了,先考虑考虑自己吧。君是准备死呢?生呢?穷呢?贵呢?君其先自为计,后为魏计。”
长信侯道:“楼缓就要来了,到时候臣与楼公一起去见大王。”
支期道:“王急召君,君不行,血溅君襟矣。”
长信侯无奈,只得随支期去见魏昭王。入宫,将见魏昭王时,支期让长信侯先在旁等待召见,自己先入殿通报。
支期入见魏昭王道:“大王现在就装着病重不能远行的样子召见长信侯吧,臣已经吓唬过他了,他不会揭穿的。”
于是魏昭王装病卧床而召见长信侯,魏昭王道:“现在病得这么重,怎么办啊?吾当初已经答应穰侯了,所以吾打算即使最后死在路上,也还是要去秦国,这可以吗?”
长信侯连忙劝解道:“王毋行矣!臣能求穰侯谅解大王的苦衷,愿王无忧。”
西周国使公子周佼朝秦,秦昭襄王封周佼于梗阳。东周国使公子周启朝秦,秦昭襄王封周启于平原。
齐湣王与赵惠文王会于阿,成五国伐秦之势。为了确保齐、赵联盟,齐湣王将女儿嫁于赵惠文王,史称赵威后。自从赵武灵王死后,赵国大量能臣出奔他国,乐毅便因此流落在魏国。魏昭王知乐毅于燕昭王有策立之功,故使派乐毅使燕联络此事。燕昭王客礼待之,甚恭,而私问伐齐之事。乐毅答之:“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燕昭王乐之,遂求乐毅佐之。乐毅乃以先完成使命,再来献身为由归魏。乐毅将出使之情告于魏昭王,魏昭王许之。乐毅遂入燕而为燕昭王拜为亚卿。
秦昭襄王十月称帝,十二月复为王,汉中守任鄙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