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杨宪就跪在地上,朝着朱元璋磕头磕个不停。
朱元璋冲跪在地上的杨宪摆了摆手,说道:“退下吧!”
杨宪退下之后,朱元璋心中也是一阵难受。因为他已经明白,汪广洋不孝之事,算是实锤了!
接下来,朱元璋又单独找胡惟庸谈过此事。还到李善长府上,以探病为由,就此事征求过李善长的意见。
胡惟庸那里,自然是不用说。竟然有人弹劾汪广洋,那是好事呀!汪广洋要是出了中书省,就只剩下一个杨宪了,局面对自己是有利的呀!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胡惟庸怎么可能帮汪广洋说话,不添油加醋就不错了。
不过,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李善长的态度倒是有些反常。站在李善长的角度,汪广洋被弹劾,李善长应该是趁势再踹他一脚,以达到稳固淮西集团地位的目的。
可李善长竟然告诉朱元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汪广洋多年未曾回老家探望年迈的母亲,也能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他对工作尽心尽力,他为了大明的江山鞠躬尽瘁呀!
最后,李善长竟然还请求朱元璋不要对汪广洋处罚得太重,毕竟汪广洋的才能是摆在这里的,大明需要这种人才呀!
李善长说出这些话,不仅是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是颠覆了他之前的一些认知的。
也正是有了李善长为汪广洋求情之事,朱元璋觉得李善长肚量大,可以继续信任,也为后来淮西集团战胜浙东集团埋下了伏笔。
七月初,朱元璋召集文武百官上朝,突然对身前的汪广洋问道:“汪丞相,你有多久没有回老家探望年迈的母亲啦?你可知你的老母亲现在身体状况如何呀?”
朝堂之上,朱元璋竟然问起左相汪广洋的家事,好多官员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当事人汪广洋更是云里雾里。
汪广洋不知朱元璋为何有此一问,只得跪在地上老实回答,自从十六年前客居太平之后,再未回过老家高邮。
堂下百官听闻汪广洋十六年未曾还乡,也是一片窃窃私语。当然,大部分还不知道即将会发生什么,他们只是在小声议论,这左相汪广洋的品德甚高,堪比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呀!
朱元璋点了点头,冷冷地说道:“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汪丞相,你自认为自己对母亲可够孝顺呀?”
汪广洋哪曾料到朱元璋有此一问,立即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说道:“臣有罪!臣有罪!”
朱元璋仰天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为政以德,正己修身。你这个丞相自然应该是成为百官的楷模,可是你竟然如此对待你年迈的老母亲。你可曾知道有无数个日日夜夜,你的老母亲在巴望着你回家看她一眼?”
朱元璋说到这里,汪广洋可吓得不轻,那磕头的声音是更加响亮、更加急促了。
朱元璋看汪广洋这副样子,又想起先前李善长的话,便摇了摇头,说道:“朕念你昔日有功,也不过多责罚你了。你立即回老家高邮,好生侍奉你年迈的母亲吧!”
就这样,汪广洋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相就被朱元璋如此轻描淡写地给罢免了。在场的官员,除了杨宪、胡惟庸等少数几人,其余的无不一片惊愕。
刘伯温本欲跪下为汪广洋求情的,但转念一想,这事儿有些不对头。这朱元璋是怎么知道汪广洋多年未曾回家乡的?这其中肯定然有人告密。
现在朱元璋正在气头上,在这告密之人还没弄清楚之前,为汪广洋求情也是白搭,反而惹得朱元璋不高兴。就这样,刘伯温忍住了,没有作声。
汪广洋被罢相,退下之后,朱元璋接着宣布,即日起,由杨宪暂代左相之职。这一下,不仅是众一人愣,连杨宪也没料到,幸福竟然来得如此突然。
就在众人向杨宪道贺之时,朱元璋又高调地宣布了一件大好事。李文忠奇袭应昌,收获颇丰,目前正在班师回应天的路上。李文忠回应天之日,他将亲率文武百官在奉天门迎接凯旋之师。
朱元璋既然要亲自出城相迎,少不得要举行一些仪式。考虑到杨宪新任左相,事务繁忙,这迎接李文忠一事,就由中书省参政胡惟庸全权负责。
话说早在洪武三年年初,一向“嗅觉灵敏”的李文忠探得逃往应昌的元顺帝因忧郁而病重,估计这哥们儿是活不长久了。
一旦元顺帝病亡,北元内部必然有一番忙乱。李文忠便悄悄将兵力北移,做好了随时偷袭应昌的准备。
果然如李文忠所料,四月二十八日元顺帝病亡,其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在应昌继承皇位,史称元昭宗。
李文忠当机立断,率部立即北上。五月十六日,李文忠部奇袭应昌。
面对从天而降的明军,刚继位不到一月的元昭宗慌了神儿,连老婆孩子都不顾了,带着少量精兵仓皇逃亡。元昭宗可是吸取了父亲的教训,他这一回是一口气,跑到了和林。
虽然让元昭宗给逃了,但这一回李文忠可谓是收获颇丰。不仅有元宫后妃数人、昭宗的儿子买的里八剌、还有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都被李文忠部俘虏,还缴获宋、元玉玺金宝十五件,玉册二件,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一件。
元昭宗一逃,元兵哪有心思抵抗明军,纷纷向北溃逃。李文忠派出精锐骑兵穷追不舍,一直北追到庆州才返回。追击的过程中,李文忠不仅擒获北元国公江文清等人、降服杨思祖等将领,还俘虏、收降元兵五万余人,斩杀元兵不计其数。
面对如此大的收获,李文忠一面派人快马加鞭向应天的朱元璋报捷,一面督率军队押解俘虏南返应天,准备亲自向朱元璋献捷。
朱元璋收到李文忠的捷报,十分高兴。虽然前有李善长卧病在床,不能理事,后有杨宪频繁弹劾李善长,还有汪广洋升任左相不久便被弹劾不孝等等一系列破事儿,但李文忠重创北元,那就是最大的好消息。
朱元璋早已派人持圣旨北上,对李文忠多加赞赏,并让李文忠加快行军速度,争取早日回应天。朱元璋还让传旨的人给李文忠带话,李文忠回应天之日,他将率文武百官亲往奉天门迎接。。。。。。
接到筹备在奉天门迎接李文忠凯旋的任务之后,胡惟庸一面加紧准备,一面去向病床前的李善长“汇报”工作。
李善长得知汪广洋被罢相,也是颇感意外。关键是他没弄明白,刘伯温为什么要指使人弹劾汪广洋。
到底还是胡惟庸消息灵通,他已得知那两名御史并非受刘伯温指使,而是受杨宪所指使。
当李善长得知是杨宪指使人弹劾汪广洋一事之后,是一边摇着头,一边露出了笑容。
李善长告诉胡惟庸,杨宪虽然有些才能,但为人心胸太狭窄,竟然连汪广洋都弹劾。李善长甚至十分肯定地告诉胡惟庸,杨宪在这个左相的位置上坐不了多久了。
听李善长如此一说,胡惟庸也是心中一惊。他不解地问道:“依大人的意思是,咱们现在该对杨宪发起反击了?”
李善长又是一阵哈哈大笑,说道:“你这话说得对,也不对!”
什么叫“说得对,也不对”?胡惟庸一时摸不着头脑。
李善长告诉胡惟庸,他现在只需要悄悄地办好两件事就行了,一切静观其变。
李善长交待胡惟庸办的第一件事便是,立即派人通过各种关系,接近汪广洋身边的人,但不能让汪广洋识破自已这边派出人员的身份。
汪广洋现在突遭罢相,正所谓“人走茶凉”,估计应天城内除了刘伯温,不会有第二个人会去找他。这个时候,派人接近汪广洋,给予各种帮助,与其套近乎,是很容易取得汪广洋的信任的。
咱们派去的人,只需要得到汪广洋对杨宪弹劾他一事十分恼火的证据就足够了。有了这些证据,再将这些证据悄悄地散布到杨宪那边,就万事大吉了。
杨宪本就心胸狭隘,得知汪广洋十分憎恨他,必然再次向朱元璋上奏。杨宪将汪广洋整得越惨,淮西集团最终的胜算就越大。
至于李善长交待的第二件事,那就更加阴险了。当初,杨宪在浙东行省与李文忠闹得十分不愉快,杨宪密奏李文忠不轨之事,导致李文忠的近臣屠性、孙履被杀,许元、王天锡、王橚三人被发配充军。
这一回,只要胡惟庸指使人以屠性、孙履、许元、王天锡、王橚等人近亲属的名义,检举揭发杨宪在浙东行省的不轨之事,就行了。
虽然杨宪当初在浙东行省并未有什么出格的行为,但检举揭发这种事,好多都是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添油加醋,甚至是捕风捉影、凭空臆断。只要有这五人的近亲属检举揭发杨宪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