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西线的作战,由徐达任总指挥,在应天坐镇。
从芜湖方向向西佯攻池州的兵力由徐达自行安排,原驻守芜湖、太平一带的宋朝用部归其调遣。
和州方向的郭英率领和州部队向西从陆路偷袭枞阳。
水军由廖永安为主将、康茂才为副将直『逼』池州。待敌军在池州做好防御之后,水军部队越过池州江面,直取枞阳,配合陆上郭英部拿下枞阳。
枞阳攻克之后,廖永安负责整个枞阳至应天江面的水军调遣;康茂才主守枞阳,并负责在枞阳至和州一带屯田;廖永忠主要负责应天江面的防守任务。
东线方面,汤和率苗将寻朝佐部继续驻防常州,全权负责太湖北边常州、常熟、江阴一线的防守,力求把张士诚的主力部队死死钉在苏州。
冯国用、冯国胜兄弟负责宜兴至长兴一线,沿太湖西岸至南岸的防守,赵继祖部归其调遣。
对于朱元璋的这一系列安排,在场诸将基本都没有异议。但有一个人有意见,而且有很大的意见。
这人就是朱文正。
按说,刚才朱文正是力挺徐达的建议,也得到了朱元璋的表扬。但最后,李文忠成了南下攻建德的先锋,他朱文正倒没什么事儿。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内心深处,朱元璋更喜欢李文忠一些。
但朱文正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凭什么他李文忠这等下三滥的人物都能谋个先锋的位置,他朱文正就不行?
于是,朱文正开嚷了,要求叔父安排他当郭英的先锋,从和州去打枞阳。
朱元璋当然是没有同意,说攻打枞阳陆路上有郭英,水路上有廖永安和康茂才已经足够了,他朱文正的任务就是继续在应天当好他的亲卫队长。
朱文正当然是不服气。
还好徐达当了个和事佬。他向朱元璋奏道,刚才朱元璋让他自行调遣佯攻池州的人手,他决定派朱文正当这佯攻池州的先锋官。
对于徐达的建议,朱元璋是不好驳回的。便问朱文正是否愿意当这攻池州的先锋。
朱文正想了想,虽然打池州只是佯攻,但好歹也是个先锋官了,只要不输李文忠那小子就行。
就这样,朱文正成了佯攻池州的先锋。
这下在场的诸将是没什么意见了。还有一些不在场的,有意见也没办法提。
比如宋朝用、邵荣、赵继祖三人,原本与胡大海一起是郭子兴手下的四大将领,其地位几乎快赶得上朱元璋了。
但现在他们三人都成了别人的配属部队,四人之中只有胡大海混得稍微好点儿,当了邓愈的副将。
任务安排完毕,朱元璋让邓愈、李文忠立即赶往徽州,迅速打响攻取建德的战斗。
西线佯攻池州及攻取枞阳的计划今天刚刚通过,肯定还需时日准备。朱元璋让徐达全权负责,力争在这个月底之前做好一切战斗准备。
其余诸将按照各自分派的任务,立即归位。
六月初十,攻取建德的战斗开打了。战斗的进程格外地顺利,六月十五日,建德就已被攻克。
按照计划,邓愈、胡大海立即调集大部分部队回到徽州,立即着手准备进攻婺源的事宜。
李文忠则率领其余部队镇守建德。
六月二十日,攻克建德的捷报就已传到应天。这也就意味着,常二哥很快就要离开应天了。
这期间,我几乎只干了一件正事儿,就是告知金大富马氏又怀孕的消息。
在攻克建德的当天,贾海通、郑光成从苏州回来了。
本来从应天至苏州的路途并不算遥远,但因为分属于朱元璋和张士诚两股势力,且二人又在开战,所以耽误了不少时日。
沈大哥收到我的信后,表示立即会安排我们搭乘远洋商船的事宜,但这事儿也不是三、两天就能办好。
贾海通、郑光成回来之前,沈大哥表示,他一旦安排好,就立即派人来给我送信,让我放心。
沈大哥办事,我哪有不放心的。
贾海通、郑光成从苏州回来途中,顺道看望了道衍小和尚,送去了我的信。
道衍小和尚一切安好,并托贾海通、郑光成二人向我表达了谢意。
六月十七日,兰儿生产了,虽然是头胎,但一切还算顺利。
兰儿产下了一个男婴,虽然家里有不少下人,但再次添丁进口,也有的我们忙活的。
还好这给孩子起名字的事情,这次再不用我伤脑筋了。
兰儿早已给孩子想好了名字。她说思淑的儿子叫季牦,寓意着这孩子象个小牦牛一样健康;她的儿子就叫季貔,寓意着这个孩子就象一只上古小神兽,将来可以大杀四方。
虽然我觉得这个貔字不太好,太过张扬。但兰儿喜欢,就由得她了。
况且这貔貅也是一种招财、进财的神兽,想想也不错。
这年的六月底,注定了是一个忙碌的六月底。
先是吴成照和张天赐从锥子山回来了。他们是先回锥子山送了信,然后去了黑石岭取回了两支短枪,最后去天狼学校代表我和常二哥看望了大家。
周定成心细,听说我们这次又要出远门,在吴、张二人离开黑石岭之际,让谭诚把新印制的至正钞用油布包了两捆,让他们二人带上。
现在的至正钞最大面额都有“拾贯”的了。谭诚他们当然是紧跟时代步伐,印制的都是“拾贯”面额的。
这两捆至正钞,每捆是三十刀,每刀一百张。也就是说,总面值是六万贯,按当时的市值,也可以折合近两万两白银。
此去大陈国,盘缠应该是足够了。即使不够,只要到了大陈国,一切自有我大哥陈叔明,没什么好担心的。
六月二十八日晚上,我又被常二哥请到了府上,朱文正和沐英都在。
原来是徐达已迅速安排好了一切,近日就准备请示朱元璋之后,攻取枞阳了。
当然,攻取枞阳之前,芜湖方向的兵力得向西机动,做出进攻池州的态势,让天完军将防御重心全部放在池州。
也就是说马上就要轮到朱文正这个先锋官出场了。
南边的李文忠当先锋,顺利地拿下了建德。朱文正可不想让李文忠出尽风头,他也憋着劲儿,因此来请教常遇春。
当初支持徐达的这个进攻池州的建议是我劝说他们的,因此,常二哥想听听我的意见。
既然大家都不是外人,我也就不卖关子了。
我叮嘱朱文正,他此次的任务是佯攻,万万不可喧宾夺主,更不可出风头。
只要能拖住池州的敌军主力,让江北的郭英他们顺利拿下枞阳,他朱文正此次就算是顺利完成任务了。
虽然这个功劳比起李文忠来说,是差了那么点儿意思。但这不要紧,说不定这是他叔父故意考验他。
打仗不要命的主儿多的是,但打起仗来能服从全局、听从主将调遣、该败则败的将领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将才。
听了我这话,朱文正是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
常二哥也顺着我的话头告诫朱文正,让他一定要服从徐达的指挥,万不可仗着自己是朱元璋的侄子贪功冒进。否则,极有可能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原来就在今日上午,徐达召集郭英、廖永安兄弟、康茂才、朱文正召开了个简短的战前军事分析会议。
也正是开了这个军事会议之后,朱文正觉得心中还是没底,才来常二哥府上请教的。
说起这天完军在安庆、池州一带的主将,那可是廖家兄弟的老熟人。
这人叫赵普胜,因平常善使双刀,故外号“双刀赵”。
当年,这赵普胜与廖家兄弟、俞廷玉父子在巢湖拉起了一支水师队伍。后来,廖永安、廖永忠兄弟带着俞廷玉及他的三个儿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一起投奔了朱元璋。
直到现在,俞家四父子仍在廖永安的水师部队中担任要职。
而那赵普胜当年见朱元璋势力弱小,不愿意跟着他们一起来投奔朱元璋,便投奔了徐寿辉。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天完政权遭受重创,赵普胜率军退守巢湖。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倪文俊率军重振天完政权之后,赵普胜率军先后攻克了元军占据的安庆、池州等地。
徐寿辉考虑到赵普胜在巢湖经营多年,对这边的情况熟悉,便令他镇守安庆、池州等地。
据廖家兄弟介绍,这赵普胜打仗还是很有一套的。他与另外三人邹普胜、丁普郎、傅友德号称是徐寿辉手下的“四大金刚”。
徐寿辉的天完政权起初能横扫整个大江南北,这四大金刚是充分发挥了其能征善战的作用的。
问题的关键是,天完政权发展的太快,徐寿辉称帝又太急,所以导致了元军主力的疯狂围剿,所以才有了至正十三年的惨败。
后来天完政权里出现的两个能人倪文俊和陈友谅,与这四大金刚比起来,只能算是后起之秀。
虽然这赵普胜是四大金刚之一,而且也是能征善战之辈。但徐达还是在这次会议上充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为众人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