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女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名人传 > 第六章 学无常师 苦恼抉择/第6章

第六章 学无常师 苦恼抉择/第6章(1 / 1)

公元前525年,孔子二十七岁。百度搜索(飨)$(cun)$(小)$(说)$(網)XiangcunXiaoshuo.com百度搜索暖色小说网

深秋,天像漏了似的,连阴雨下个不停。

曲阜城鲁国高级馆舍前,雨帘里一个高大的汉子在徘徊。

他头戴苇笠,身披蓑衣,双脚踏在泥水中,缩颈耸肩,浑身颤抖,显然,他已在此等候多时了。

这位大汉不是别人,正是孔子。

近来孔子趁工作比较消闲之时,抓紧时间研究各地的风俗人情。

他听说郯国特别重鸟,以鸟为图腾,甚至以鸟作官名时,不知原因何在。

请教过几位学问渊博的长者,也未得到满意的答复。

恰在这时,郯国郯子来朝拜鲁国国君,听说在昨天的宴会上,郯子曾与鲁大夫昭子(名叔孙婼)谈及过此事。

孔子没有资格参加国君举行的宴会,无机会向郯子请教,便冒昧来馆舍拜访,也不知郯子肯否赏脸。

不想郯子应季平子邀请又赴宴去了,孔子只好在雨地里耐心等他归来。

不知过了多久,两辆装饰豪华的马车冒雨向馆舍驰来。

马车来到馆舍门前收缰停住,前边那辆乘的是郯子及其随从,后边那辆是鲁国前来陪送的仲孙大夫。

仲孙大夫先下了车,见浑身淋湿的孔子,不禁吃了一惊。

孔子见了仲孙大夫,喜出望外,这真乃天赐良机,忙上前施礼道:“孔丘见过仲孙大人!”

“秋雨淅沥,寒冷彻骨,仲尼,你为何在这雨地里挨淋?”仲孙大夫问。

孔子回答说:“孔丘求教郯国君王,如饥似渴,虽秋雨连绵,不敢离去,唯恐错失良机。

随从搀扶着郯子走下车来,仲孙大夫上前引荐,孔子施礼见过,一行人来到馆舍,分宾主坐定。

孔子说明来意。

郯子见他如此虚心好学,深受感动,热情地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

郯子娓娓而谈,他说:“从前黄帝轩辕氏以云纪官,百官云师而云名;炎帝神农氏以火纪官,所以火师而火名;太昊包牺氏以龙纪官,所以龙师而龙名。

吾祖少皞氏立国时,群凤集于殿堂之上,此乃吉祥之鸟,故以鸟纪官,鸟师而鸟名也。

孔子感谢郯子的慷慨赐教,又询问了些少皞氏时代职官制度的历史情况,郯子一一作了回答。

后来孔子对人说:“我听说,‘天子那里没有主管这类事的人了,这类学问却还保存在四方蛮夷那里。

’看来这话是千真万确的。

公元前523年,孔子二十九岁。

仲春三月,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官道上,一辆马车在缓缓行驶,曾皙御车,孔子手扶辕木,直立车上。

他默默无语,独自欣赏着窗外春色。

因为他从来乘车不说话,不回顾。

孔子此番出游,专赴临城,拜师襄子为师,请教弹琴的若干学问。

孔子有着超群的音乐天赋,是管触唇会吹,是弦及指能奏,早在十多年前,就成了出色的吹鼓手,无论到哪个乐班,不管人多人少,孔子总是佼佼夺魁者。

经过这十多年的日研月磨,不停操练,各种乐器,无不炉火纯青。

然而他也并非十全十美,似乎是长实践,短理论,常常是不知所以然,难以居高临下。

孔子作学问不似有些人那样东一筢,西一扫帚,而是有着严格的计划性,常集中数年时间,专事某一方面的研究。

前两年他致力于普查民俗风情,近来又转入研究音乐理论。

师襄是鲁国的乐官。

古时候乐官称师,后来干这一项职务的人就把师作为姓,冠于名前,故称师襄,又称师襄子,加子表示尊称。

师襄子在音乐理论上有很深的造诣,闻名于诸侯。

师襄子闻听孔子来访,忙迎出大门,让于客室,以上宾之礼接待。

他们已是多年的老朋友,彼此相互敬仰,只因相距遥远,又都有公务缠身,所以来往较少。

孔子与师襄喝茶叙旧,令曾皙前去置办厚礼相赠,师襄不允。

孔子说:“孔丘今日造府学琴,礼应奉贽敬行拜师之礼!”师襄板紧面孔说道:“你若行师生之礼,我立下逐客之令;若叙老友交情,我用箪食壶浆为你洗尘。

请你自己选择吧。

孔子不敢固执,只好吩咐曾皙不必备礼,但对师襄说:

“既是老友相见,不必拘礼,家常便饭,更令人心安。

师襄说:“常言道,客随主便,你听我安排就是。

孔子是个急性子人,从不愿浪费一分一秒时光,所以三言两语便转于了学琴的正题。

师襄是个热心人,又是老友相见,推心置腹,开言吐语,滔滔不绝。

神农氏创造五弦琴,用来禁止淫邪,匡正人心。

琴用桐木制作。

桐木属阳,颇有灵性,能知闰年——不闰年生十二个叶,遇闰年生十三个叶。

它还能知秋,每到立秋这天,树叶必落。

做琴的桐木就产在鲁国的峄山。

琴的面是圆的,象征着天;底是方的,象征着地;身长三尺六寸,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日;宽六寸,象征**;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上圆下方,象征天地;五弦,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大弦为君,小弦为臣。

琴的第一弦配宫音,第二弦至第五弦依次为商、角、徵、羽四音。

琴除弦外,还有徽、首、尾、唇、足、腹、背、肩、腰、越。

琴唇名龙唇,足叫龙凤足,背称仙人,腰称美女。

越长者为龙池,短的叫凤沼。

龙池八寸合八风,凤沼四寸合四气。

同是系弦的,名称各不相同,那琴首绕琴弦的叫临岳,琴尾高起絚弦的叫岳山,肩下系弦的叫雁足,足下转扭调弦的叫做轸……

谈了一会,不觉天晚,师襄子设盛宴为孔子洗尘。

孔子的酒量很大,但从不多喝,而且食时不说话。

酒足饭饱之后,师襄子安置孔子与曾皙在后堂安歇。

第二天孔子起得很早。

这是他的生活习惯,无论头天夜里睡得怎样晚,第二天都要四更起床,先到旷野空气新鲜的地方活动一下筋骨,然后秉烛伏案晨读。

吃过早点,像小孩子进家塾一般,师生又对面盘腿而坐,开始了新的讲授内容。

孔子问:“请问夫子,这古琴著名的有多少?”

师襄子回答说:“琴名最古最雅的要推婴硒、贡粹,相传为伏羲所造。

其次名丹维、粗床,是柏皇所造。

电母琴,帝俊所造。

菌首琴、白民琴,是晏龙所造。

国阿琴,伊陟所造。

七弦琴,文王所造。

响风琴,周宣王所造。

青翻琴,楚无亏所造。

卧冰琴,崔驷所造。

这些都是宝贵的名琴。

能得到古人亲手制造的名琴,模仿他的指法,弹奏他的曲调,勤学苦练,便可成为名家。

孔子紧追不放,问道:“假若觅不到古人的名琴,用一般的琴练习,能否成为名家呢?”

师襄子回答说:“像你这样天赋聪明,勤学好问的人,不必定用古琴,但需认定一位古人,常常练习他的指法歌调,也可以成为名家。

师襄子说着从身边移过琴来,弹奏了一曲。

孔子在一旁静听,感到此曲非同凡响,是他闻所未闻的。

那指法、技巧也脱俗超群,出神入化……

师襄子弹完,孔子站起身来,连连施礼说:“孔丘如井底之蛙,今闻夫子谈琴,聆听神韵,方知苍天竟如此之大!丘欲于空室中静坐操琴,若有疑点,再求指教。

不知夫子意下如何?”

“一切请便,不必见外。

”师襄说着将孔子引入后轩中,任凭孔子习琴。

孔子于后轩习琴,一连三日,不出门户。

一日三餐,前厅里师襄都为孔子备下丰盛酒宴,但他俱不到场,只让曾皙拿些干粮过来,填塞辘辘饥肠。

第四天,师襄子听孔子曲调已经弹熟,来到后轩祝贺说:

“此曲你已弹熟,可以再学新曲了。

孔子离案施礼说:“感谢夫子教诲!该曲虽已练熟,然技巧尚未纯熟。

容丘继续练习。

又是三天过去了,师襄子听着后轩中孔子的琴声技巧纯熟,音调和谐,韵味无穷,不断点头赞赏。

步入后轩,夸孔子弹奏得胜过高妙的琴师,劝他另习新曲。

孔子说:“夫子过奖了。

弟子的指法、技巧虽已练熟,但尚未领会此曲的志趣神韵,更未体察到曲作者的为人,想象出其风貌特征。

请容丘再练三日!”

孔子习琴的第十天,师襄子站在院中如醉如痴地谛听。

琴声把他带进了浩瀚的大海。

大海的胸怀是那样宽广博大,神情是那样深邃,内涵是那样丰富,性格是那样富于变化。

他仿佛看到了大海在怒吼,浪涛汹涌,嫉恶如仇。

又好像温柔多情的贤妻躺在他身边,正与他窃窃私语。

琴声把他带到了春天的花园,叶绿了,花开了,鸟在高唱,水在低吟,游人在欢笑,一切是那样的静谧,那样的和谐。

琴声把他带到了广袤的草原,绿草像无垠的地毯,羊群似天上的白云,牧民在放声歌唱……

师襄子还想继续听下去,琴声戛然止住。

师襄不解其意,信步走入后轩,只见孔子正襟危坐于琴几之前,凝神深思,如痴如呆。

脚步声惊动了他,他抬头瞥见师襄子站立身旁,猛然爬起,不顾一向重礼,激动地双手抓住师襄子的肩头说:“孔丘正在操琴,弹着弹着,面前站立着一位古人,只见他面黑有威,身长一丈,目光如电,性情温柔敦厚,与太庙中文王的形象一模一样。

敢问夫子,此曲可是出自文王手笔?”师襄子闻言,如雷贯耳,连连作揖说:“好极了,好极了!我的老师传授此曲时,正说此曲为文王所作,名《文王操》。

仲尼,你真聪明过人,一下子便悟到了周乐之精义!老夫枉活一把年纪,自愧不如!”说着,拽着孔子在地上转圈,像两个调皮的孩子。

孔子说:“全仰仗夫子教导!要学技艺,无名师指点,如在黑暗中摸索;一遇名师,便蓦然出洞穴,眼前一片光明。

孔丘不虚此行,明天就要告辞了。

孔子吩咐曾皙设酒宴答谢,酒足饭饱之后,二人依依话别。

师襄子祝贺孔子琴艺绝世,他说,音乐的希望在孔子,天下的希望也在孔子。

公元前522年,孔子三十岁。

这是孔子一生中关键的一年,他自己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意思是说,他从十五岁就立志于学习,研究学问,到了三十岁,就已经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通过向文献学习,向社会学习和实践活动,这时他不仅精通了一般贵族应该掌握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且通晓了以高级六艺(汉以后尊为“六经”,即《书》、《诗》、《易》、《春秋》、《礼》、《乐》)为代表的各种文献资料,并结合诸侯纷争,天下无道的社会现实进行分析、研究和体察,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

盛夏的一天,孔子正在署衙内专心读书,曾皙闯入,告诉了他一件新闻: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极的谗言,纳儿媳秦女孟嬴为妾,驱逐太子建,命其出镇城父。

……孔子不等曾皙讲完,拍案而起说:“禽兽不如也!”

其实,此类事情早已司空见惯,孔子何以要因此而恼火呢?因为近来他一直在为周室衰微,“礼崩乐坏”、动乱不安的天下局势而忧心,为自己的抉择而烦恼。

目睹现实,混沌一片,像滚滚黄河,泥沙翻腾;似乌云弥漫的夜空,不辨星斗;如乌烟瘴气的山峦,难分草木。

他想到自己的先祖正考父曾连辅宋国三公,父亲叔梁纥,偪阳之战手托悬门;想到母亲颜征在滴血的心,流泪的眼,粗若千年古松的双手;想到了母亲弥留之际的嘱咐:“要成大器!”临终时的祝愿:“升,升……起,起……”可是如今自己已经三十岁了,正如俗话所说“人过三十天过午”,都干了些什么呢?整日忠心于小吏,耿耿于皮毛,似这样下去,能“成大器”,做一个周公式的人物吗?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传说中的盘古那样一斧子下去,劈开这个沌混的世界,让泾渭分流呢?为什么不能力挽狂澜,让文武周公之世再现呢?……这诸多问题像一釜沸汤在他胸中翻滚,似一团迷雾在他的眼前弥漫,弄得他心绪不宁,肝胆如煎。

后来他曾说,君子遇到乐事不喜形于色,遇到忧事也不愁容满面。

如此涵养,谈何容易!

一场暴雨过后,孔子带上佩剑——“君子无剑不游”,让曾皙带上弓箭,二人同去游峄山。

他要饱吸雨后清新的空气,让山泉洗涤心灵上的污垢,领悟大自然的启迪。

雨后的峄山,苍峦若黛,林木如洗;繁花争艳,群卉斗奇;鹿奔狐隐,雉走莺飞。

孔子带着弓箭,并不射猎,来到山下,开始攀登。

攀至峰顶,凭古松而远眺,览胜景而遐思……

山顶一巨石,中间一凹坑,坑内积满了雨水,清澈见底。

孔子坐在石上休息,目睹坑内清水,颇有感触。

此水秉承大自然的圣灵,不杂一点尘滓,与江河浊流,断然不同。

可惜不似大海那样浩瀚,经受不住暴日的蒸晒,不久就要干涸,不复存在。

水,只有并入江河湖海之中,才有巨大的力量,永恒的生命!自己多么像这一小坑积水呀,虽清澈不染,但却微薄,可怜!……

喘息了一会,孔子带领曾皙顺山谷而下。

东溪西谷,条条瀑流如练;脚下,山泉唱着歌,打着滚,欢腾奔流。

沿流不时出现一两个深潭,潭内游鱼清晰可辨。

这清溪,这瀑流,这深潭,与山顶石坑积水一样纯净,但却远非石坑积水所能比拟,这里是力量的会合!……他们顺溪流而下,直来至泗水河畔。

汛期的泗水河不似春天,诸水汇流于此,浊浪咆哮,吼声震耳。

有几处河堤被冲毁,洪水淹没的庄田,吞噬了村舍……孔子伫立在河堤上兴叹,思想感情宛如这奔腾的河水,泻向远方……

下半生的路该怎样走呢?一是苟安于现状,像山顶石坑里的积水,倒也人人夸清,却无力量,无寿命。

这条路他不肯再继续走下去。

二是像千溪万流那样汇入泗水,同流合污。

凭自己的知识和才干,走这条路将有可能成为澎湃浪涛中的最高峰,平步青云,坐享荣华富贵。

但他不愿走,也不屑走。

后来他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他决不肯牺牲信念去图个人的荣耀。

三是泗水混浊,是因泥沙俱下,世态混浊是因君王雄心勃勃,争霸天下;或安富尊荣,昏庸无能;或荒淫无耻,沉湎酒色。

若积聚力量打倒昏君庸王,另立圣君明主,就可实现“仁政德治”,统一天下。

面对这条路,他思想充满了矛盾。

此路并非断不可行,汤伐桀、武伐纣,已有先例。

但君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走这条路,是违反周礼的。

后来,他曾谆谆地告诫弟子们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越礼的路,他是连步也不敢举的。

四是做天上的云雾,随风飘荡,永不变雨,永不落地,自然更不积成水坑,汇成河流。

这就是做一个隐士,只管自己逍遥,不管世态如何。

他鄙视这些人,曾斥长沮桀溺“鸟兽不可与同群”。

因为走这条路,无法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

不“成大器”,不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将无颜见先人于地下。

五是另辟蹊径,开创新路。

他设想,封固泥沙,泗水便可以变清。

挖沟凿渠,让所有清流汇聚一处,便可形成一个明净的世界。

于是他决心开创平民教育,扩大教育范围,用“六艺”来培养“上事君以忠,下使民以惠”的贤臣,改变奸佞当道,朝纳不振的社会现实,使国家达到“太平盛世”。

这次游山玩水,孔子原打算野餐篝火,风寝露宿,在外多住几日。

不想离开嘈杂的曲阜城,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思路竟如此之敏捷,一团乱麻,很快地理出了头绪。

主意一定,他催曾皙快归,明天就辞官筑坛,设教讲学。

最新小说: 西游崩坏中 黄泉守夜人 我当酒吧经理那几年 重生狂妃 诡器秘闻 男朋友出轨之后 神级鉴宝眼 大唐:神级皇太子 火影之最后的写轮眼 亏成世界首富了亏成首富从游戏开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