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出现的这个夏雪,让我眼前一亮,使我对爱情从期待与向往层面终于转向了可见可触的现实,遗憾的是,现实并非处处遂人所愿,原以为这周末要来的她却最终了无踪迹。本章节由芗`忖`暁`説`網www。XiangcunXiaoshuo.com提供百度搜索暖色小说网晚饭后,不堪无聊的室友们陆陆续续都出去了,喧闹一时的宿舍开始变得空寂起来。在孤独与失意之中,我似觉,这四堵白墙围就的寝室,就像一个牢笼,将我深困其中,并不断从四角喷出彷徨与绝望的迷雾,将我一层层地裹住包住,让我越来越觉得窒息。
透过重重迷雾,依稀可见屋顶那根熟悉的、温暖的日光灯,正发出某种力不从心的咝咝声。与往日柔和、生动、亲切的面目相比,今天的它,完全是一副惨白无力、无精打采的绝望之状。受之感染,我忍不住歪在床上,无可奈何地闭上双眼,发起了一种不伦不类、难以名状的呆。
夏日的清风何其珍贵,只屑几缕,就洞穿了半开的窗户,将桌上几页像我一样寂寞的纸轻轻地卷了起来。春城无处不飞花,此刻的省城,大街小巷杨花柳絮正无处不飞,如白雪一般,漫无目的地游着、荡着,与我的思想一样。这是什么?难道——这就是初恋?初恋的滋味就是这?夜里,我失眠了,平生首次因一个姑娘而辗转反侧了一个晚上,胡思乱想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是星期天,我本已绝望的心不知怎的,竟随着东方升起的骄阳复活了。早饭之后,就再次寸步不离地呆在宿舍,异想天开地等待着夏雪的光临,希望她像林妹妹一样,从天而降。我不信会等不来她!在更加焦躁不安与诚惶诚恐中,一直等到中午、下午,仍然一无所获。这下,我彻底死心了,心头油然升起一种莫名的愤怒与难言的苦涩。我不禁自问,难道她对我没有意思?不可能!上周初次见面,她就对我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与热情,不停地问我这问我那,还询问了许多私事,如家里有什么人?兄弟几个?父母都干什么的?对我目前的表现,如练字啦,读书啦,业余时间参加文学函授啦,等等,又是赞赏,又是敬佩,甚至还夸奖我有志向、有毅力,日后必成大事。但这一切怎么说变就变呢?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五月的sun是那样的骄艳,在一片蔚蓝的天空中,闪着黄澄澄的夺目的强光和日渐登峰造极的炙热。在这样的光与热里,人世界哪里还能隐藏下一丝半点不为人知的秘密呢?是啊,我似乎觉得,自己这层深埋于心底的难以名状的疑云正袅袅腾起于天地间。
翻回头来仔细回味,夏雪对我最感兴趣和首肯之处,是我对文学的偏爱与执着。在上周的谈话中,两人谈了许多话题,但我觉得,她对此给予的回应最多、最直接,好像有种按耐不住的深究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追问。是啊,在一个文学当红的、唱主角的年代,拥有此方面特长的人,无疑是最令人尊敬的,甚至是刮目相看的。对此等人物热衷乃至崇拜的何止夏雪,遍及大小校园,有几个能无动于衷啊。不管是中专学校,还是大学校园,学习成绩的好坏无人问津,但能写两下、能唱两下的文艺人才却总是倍受关注。受此潮流和气候的影响,就连爱好文学都成为一种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的高雅爱好,而文学爱好者则当之无愧地成为一组最值得称道的类似贵族的群体。矛盾文学奖中,最受万千读者喜爱的两部经典《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就诞生于这一年代。
时光流到现在,若再回首,就会感知,我那几年,文学的繁荣充其量也不过是一抹落日辉煌,就像一团行将燃尽的烈火出于本能的最后一闪。相应地,我和我身边的这批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也许算得最后一批。听说,现在的大学校园,文学爱好者早已寥若晨星,能写几下的就更加难得一见。其实,那个曾经给予文学最广阔生存空间、最美好发展环境的社会,也是如此。在现世,若有人说自己爱好文学,就等于说自己是个又酸又穷的土老帽。难怪时下越来越难诞生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世经典,难怪时下的文学创作有高原没高峰。
不可否认,经典的诞生需要一个与之配套和对应的氛围,更需要一个给予其长远发展的扶持政策。在这个大人物、小人物无不急功近利、追名逐利、一心只盯着经济和实惠的年代,如何能涌现得出一两位与此潮流相悖的异类?在以财富与物质论英雄、论成功的年代,谁还能静下心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埋头去创造一部向经典看齐的精品?至少我认为,在产生不了与《平凡的世界》这种经典抗衡的作品时,所谓的经典都算不得经典。
应该说,我们主观上不是不重视文学艺术,不是没有繁荣文学艺术的政策或举措,客观上,我们对此方面的投资也不算少,成千上万的手笔不是没有,但到底产生了多少真正对得起后世的精品?到底对坚辛地躬耕于纯文学这块日渐萎缩的土地上的执着者给予了多少物质与精神上的真正关注?我们悲凉地目睹到,一个个曾独树一帜,办得风生水起,且孕育并成就了几代人文学梦想的纯文学刊物不是被遗忘,就是被不幸或正在穷死。
国内规格最高、最吸引大众眼球的矛盾文学奖也未能对此力挽狂澜,说明了什么?至少说明其奖励力度还不够!奖金额与获奖作者的艰辛付出不匹配!王安忆曾说,她的作品除《长恨歌》外,其它都不挣钱,就是很好的例证。前几年,著名作家莫言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高兴地说想用诺奖所得在北京买套房子。但有人却立即弹簧似的跳起来问,莫言有北京户口吗?一个为祖国争光的文学大家,且还是堂堂的国家作协副主席,竟被人质问有没有北京户口,这不能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对莫言来说,还需要这样低水平的质问吗?莫言有没有北京户口暂且不论,即便没有,难道楼市的限购令就不能为他拐一下弯吗?
该质问和反思的应该是,一个gdp远不如我们多的国家,却愿意拿出相当于750万人民币的真金白银去奖励一个与自己相隔十万八千里,八杆子都够不着的外国人(还不算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奖项),这是何等的胸怀与气度?而我们一个堂堂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却从未舍得建立一项在国际上可与诺奖抗衡的文学大奖,从未舍得给莫言们发上个百八十万。从来不曾有,也许永远不会有。莫言这么大的作家,写下如此多的优秀作品,竟三代同堂,挤在一个屋檐下,为住房问题深困,而那些此时此刻不及莫言却正努力向莫言学习并试图向他看齐的小作家们的生存状况恐怕就更不需说了。相反,一些背jing深厚、出手阔绰的房叔、房嫂、房姐、房妹们虽手无缚鸡之力,身无绳头小功,却坐拥两位数以上的京沪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