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太平公主的想法,李旦的要求必定与权力的划分有关,没有人会如此接近帝国的顶峰,仍旧毫不为自己打算。所以她回答得很谨慎,让李旦不管有什么想法,先说来听听。
“孤曾有妻室,可惜后来红颜飘零,如果孤登基为帝,只有一个要求,追尊刘氏、窦氏为皇后,除此以外,孤不想再纳娶后宫。孤已经有成年的子嗣,立不立皇后,不过是个面子而已,无关要紧。”
太平公主倒是没想到,李旦提出的要求会是这个,她自然知道是因为幼安未死,:“可是帝后总要主持祭祀、接受朝见,皇后要行亲蚕礼、受命妇女定期朝贺……”
李旦抬手止住她的话:“如果孤做了皇帝,还要在这种事情上退让,连跟心爱的女人日日凭窗共饮的清净都没有,那孤不做也罢。”
因为李旦坚持,太平公主又急于尽快安定下来,便在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顺了他的意。
李旦似乎对别的事情都混不在意,连登基的典礼,都极其简朴。对太平公主举荐的人,他连问都不问,便直接许给官职。遇到李隆基或是李成器有事来问,他也总是说,先问问太平长公主的意思。
在他有意无意的默许之下,太平公主的权势,终于达到了空前的顶峰。每次朝臣向皇帝禀奏事务,太平公主都直接乘辇进入宫中,在一旁听着,遇到意见不同的地方,就毫不避讳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太平公主的田舍、奴仆数不胜数,所用的器物,也远远超过了帝后的仪制。
更夸张的是,有时她身子不爽利,不便入宫议事,经由她提拔的朝臣,就直接到她的府上,把朝政向她禀告。有人私下议论,太平公主如今的做派,已经俨然又是一个女皇。
李旦不动声色地冷眼看着这一切,并不阻止,只在某天忽然下旨,说自己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由太子李隆基代为监国理政。
李隆基隐忍了许久,终于有太子监国的名义在手,朝会之时,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反驳太平公主的意见。他本就生得极好,又很会说话,没有道理的事情,尚且能讲得振振有词,经过深思熟虑的事情,更是让人不由得不信服。
太平公主再三被驳了几次面子,已经有些挂不住了。她提拔官员的作风,又恰恰有些类似则天皇后,只要人有过人之处,就算有些短处也不要紧。李隆基就抓住这个机会,暗示与自己交好的朝臣,抓住机会接连弹劾太平公主一系的人,五个里面,总有那么一两个会被罢官免职。
一来二去,太平公主对这个侄子,就生出了怨气。当初铲除韦氏时,李隆基就并未全力相信她,现在想来,只让她越发觉得这个少年不好掌控。
权力就如同入骨的毒药,上手的时候浑然不觉,要一点点剥去的时候,便怎么都不自在。太平公主眼见占不到上风,便改从李旦这里下手,先是找机会对李旦说,李隆基太爱玩乐,又是马球、又是器乐,实在不像是储君该有的作风。
可不管她说什么,李旦都是一副不在乎的样子,甚至夸奖李隆基,能“一张一弛”,只要不耽误了正事,多多强健身体是再好不过的。
太平公主碰了个软钉子,心里不甘,过些日子又想出个办法来。她在朝堂之上说,李隆基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原本就不该立为太子,请求皇帝更换太子。
李旦一脸惊诧:“朕登基之初,选立太子的时候,也是跟你商议过的,那时你没有说起过他不是嫡长子,现在又提起这个,只怕不明就里的人,会疑心你们姑侄之间,已经关系严重失和到要攻击出身的地步了。”
太平公主再次吃了个亏,终于意识到,她这个看起来最好性子的哥哥,才是几个哥哥中间,最不好对付的一个。如果他是则天皇后所出的长子,或许早就可以手握乾坤称帝,也就根本不会有后来的许多波折了。
接连试探了两次,太平公主也学乖了,默默隐忍了一阵,终于等到天空出现彗星的机会。太平公主暗中授意星官,将彗星出现的原因,归结在太子李隆基的身上。
她本想说太子德行不端,可是李隆基除了少年心性有些贪玩之外,并没有什么不妥当之处。就连他喜欢的马球,最近也刚刚大胜了番邦使节,不好随便诬陷。几位星官绞尽了脑汁,只能说太子的星位不吉,恳请皇帝更换。
李旦丝毫不见恼色,只轻描淡写地说:“既然身居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