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关麟征相不相信,日军第9师团和波田支队残部撤退是事实,而且撤退的速度很快,生怕被中国军队趁机追上。
不过53军和54军反应挺快,在日军还未撤退的时候就大举反攻,虽然因为兵力问题,并没能留下全部日军。
10月9日凌晨,日军第9师团和波田支队残部退到码头镇以及瑞昌县城,中国军队则是放弃了追击。
鸡笼山反击战,从10月1日开始到10月9日结束,战果也是颇为丰厚的。
中国军队毙伤日军1.5万人,其中击毙超过7000人,并且击毙了日军波田支队支队长波田重一中将以及指挥部不少佐官,缴获火炮十几门,枪支数千,俘获日军数百人。
这一战,波田支队最后撤到瑞昌的军队不足5000人,要知道波田支队满编可是1.4万人。
不过波田支队这九千人的损失并不都是在鸡笼山反击战中造成的。
波田支队在安庆、马当要塞、湖口、码头镇以及江北等战场都有损失,大约2000人左右;在朱婆山阵地更是折损3000余人。
这样算来,在鸡笼山的九天作战中,波田支队损失4000人左右。
这个伤亡数字可谓不小,而且还折损了一个中将支队长和一个大佐联队长。
日军第9师团损失虽然也有3000人左右,但第9师团满编有着两万多人,3000人的战死数字并不如波田支队那么夸张。
只不过第9师团受伤的较多,其中以第18旅团的伤亡最大。
中国军队这边损失也不小,54旅两个团只剩下1500多人活着,要知道战前两个团加起来可是有5000多人。
18师作为中央嫡系师,此战下来也损失了8000多人,战死超过7000,另有上千人重伤,全师最后只剩下4000多人。
在鸡笼山反击战中,18师伤亡就达到了4000多人。
53军两个师也损失不小,伤亡达7000多人。
整个中国军队12个师,一共伤亡4.2万人,毙伤日军1.5万人。
这个战损比接近三比一,虽说最后日军撤退了,对于中国军队来说也算是一个大捷。
不过对于这个大捷,关麟征并不是很高兴,因为战果大多是53军和54军取得的,包括击毙波田重一这个日军中将。
当然几个月后,关麟征也因此成为黄埔学生中第二个担任集团军副总司令的人(胡宗南第一,霍揆章第三,而且关麟征和霍揆章这么快晋升也跟鸡笼山大捷有关)。
在日军撤退的时候,53军和54军都是率先发起追击,取得了不少战果。
反观关麟征的52军、92军等,因为担心中计,并没有第一时间追击,也让日军第9师团和波田支队残部得以撤退。
否则战果肯定还会扩大数千人。
为了这事,战区司令部还专门发电报斥责过,但好在打赢了。
第9师团和波田支队的战败,无疑让冈村宁次很受伤,而且万家岭这边的战事也很不利。
幸好在10日,日军第106师团师团部得以突围,否则就会又战死一个中将了。
接连两次失败,对于日军的士气打击也不小,冈村宁次更是下令暂缓进攻,暂时放弃了攻占南昌和岳阳的计划。
波田支队的指挥部被摧毁,导致波田支队目前丧失了作战能力,仅凭南岸的4个损失不小的师团,冈村宁次没法击败中国军队,只能向派遣军求援,增派援军,并把战场关键转移到北岸战场。
本来在接连取得鸡笼山大捷和万家岭大捷,武汉方面的信心暴涨,打算集结兵力反攻赣北。
可就在这时,日军第21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大举进攻广东,并朝着广州杀去。
这无疑是给武汉方面予以迎头痛击,日军摆明了想截断粤汉铁路,断了中国对外通道。
若是日军攻占广州,便可沿着粤汉铁路北上进攻武汉。
所以武汉能否坚守,就看广州能否守住。
这个时候,日军第3师团和第6师团于10月17日攻占田家镇要塞,虽然比历史上晚了十几天,但田家镇要塞的丢失,也让富池口要塞和半壁山守要塞成了鸡肋。
本来江南两个要塞就是为了田家镇要塞而存在的。
在赣北,得到派遣军司令部一个师团的加强后,冈村宁次又开始新的攻势,以两个师团的兵力沿着瑞武路进攻。
而54军在鸡笼山大捷后第三天就被调到通山县休整,补充新兵等。
接手富池口要塞防务的事98军,但在日军进攻后,不到三天就丢失了要塞。
10月20日,日军攻占了富池口要塞;
10月21日,日军攻占了半壁山要塞。
而此时广东方面,日军也攻占了广州。
广州的失守,也让武汉方面放弃了武汉的防守,开始准备撤离武汉。
10月底,中国军队便陆续撤离武汉,而随着日军全面占领武汉三镇后,武汉会战也宣布结束。
。。。。。。
通山县城,随着日军相继占领阳新、大冶、武昌后,这里就成了对抗日军的前沿。
由于鸡笼山的战败,日军也没有攻占岳阳,所占领的地区也不过武汉周边。
不是日军不想进攻,而是损失太大,第6、第106师团和波田支队接连遭到重创,其他各部皆有损失,日军第11军目前的兵力有些不足,只能选择巩固已经占领的城镇,暂时没有展开新的大规模进攻的能力。
况且此时在武汉周边,中国军队依然有90多个师的兵力,也让日军有些忌惮。
武汉会战,看似中国军队丢失了重镇武汉,但主力却保存了下来;日本则是因为战线过长,反倒是陷入了比较尴尬的境地。
此次会战,中日双方的死伤都不小,短时间也都无力进攻,于是就相继进入了舔伤口的时间。
虽然日军已经逼近通山,但54军依然驻扎在崇阳、通山等地。
不过在武汉会战结束后,54师的编制作了不小的调整。
18师被调到湘西,划归第18军编制。
同时第18军第50师以及第8军40师划给了54军。
50师本就是土木系的部队,属于土木系兼并的地方部队,但第40师却是原税警总团余部改编而成,属于第三战区,并不是第九战区的部队。
为了要到这个师,陈成又给顾祝同补了一个师,对方这才同意放的。
而且冷杰的54旅也没跟着18师走,而是留在了54军第40师,据说是霍揆章强行留下来的。
冷杰也不知道为什么陈成会把40师要过来,但他回到40师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这里熟人很多。
虽然大多中高级军官都投奔孙立人去了,但那些普通税警总团的官兵还在。
而冷杰则是担任第40师120旅上校旅长一职,这是他在朱婆山阵地以及鸡笼山大捷的功劳所得,而且还得了块勋章。
至于这40师的师长,则是以14师原副师长阙汉蹇担任。
120旅下辖2个步兵团,分别是239团和240团,冷杰兼任239团团长,陈伟担任240团团长,并兼任120旅副旅长。
张勇担任239团副团长、刘鑫担任240团副团长。